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朱雀一号发射失利挖张小平的蓝箭们难“飞天”?

  原标题:首枚民营运载火箭发射失利 挖张小平蓝箭们难“飞天”?

  新京报讯(记者 陆一夫)最近“离职可能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事件让民营火箭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此时的民营火箭也正从“纸上谈兵”转变至发射之年。

  10月27日16时,国内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这是中国航天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

  蓝箭航天方面向新京报记者确认,“朱雀一号”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三级出现异常。

  目前蓝箭航天未公布具体原因,不过其在官方微信上表示,公司的能力链条、供应链条、体系链条、发射链条已全部打通,“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射之前,它的使命已经全部完成。

  作为国内首枚民营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有了张小平加持,蓝箭公司并未将卫星入轨,距离国际巨头SpaceX的商业航天还有多远?

  “朱雀一号”三级一场 卫星未能入轨

  据了解,此次“朱雀一号”搭载的是“未来号”商业卫星。“未来号”是蓝箭航天为央视综合频道《加油!向未来》第三季节目定制的专属微小卫星,满足栏目组的空间在轨科学实验任务需求。

  “朱雀一号”运载火箭是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三级运载火箭,全箭总长19米,箭体直径1.35米,起飞重量27吨,起飞推力45吨。“朱雀一号”具备快速响应、灵活发射、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等特点,主要面向微小卫星和立方星星座组网等商业发射市场。

  新京报此前已有报道,目前微小卫星的迅速发展填补了传统大卫星的市场空缺,成为主导商业航天的新势力。根据《2018年微纳卫星市场预测报告》,去年全球有超过300颗微纳卫星发射升空,预计未来五年仍将发射2600颗,超过70%用于商业卫星运营,包括对地观测、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将快速增长。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到,10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的“糖果罐号”迷你无人太空站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29日阿里还将发射“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

  蓝箭航天是国内一家民营火箭初创企业,主要从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按照蓝箭航天的规划,公司将在明年实现百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量产,并于2020年进行中型液体运载火箭的试验发射。

  从2015年成立至今,蓝箭航天已经获得多轮融资。今年4月9日,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2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金风科技领投,世纪天华、国开熔华跟投,创想天使、永柏资本等机构继续追加投资。

  今年以来,国内多家民营火箭公司相继发射自研火箭,星级荣耀、零壹空间已两度发射固体火箭。“朱雀一号”是蓝箭航天首飞,其具备运载和入轨能力。

  国内民营火箭公司起步晚 难复制Space X模式

  虽然国内的商业航天大潮已至,但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国目前不太可能有Space X这样的公司,原因是与Space X、蓝色起源相比,国内的民营火箭企业的起步较晚,中间相差十几年的发展时间。   

  参考Space X和蓝色起源等美国公司的模式,民营火箭企业的营收主要来自火箭发射服务,其中不少订单来自政府或军方。日前,美国ULA(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宣布蓝色起源将成为“武神”火箭的发动机供应商,后者将因此间接获得来自军方的订单。   

  但在国内,民营火箭企业要从政府或军方得到订单恐怕不易,眼下更多的机会来自科研机构和私人公司,这注定从一开始民营火箭企业就难以复制Space X的成长路径。“美国和中国在商业航天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Spaxe X有来自美国NASA的订单,但中国的民营火箭企业目前还没有政府订单的。”黄志澄说。   

  值得注意的是,Spaxe X赢得火箭发射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价格优便宜,这是民营火箭企业在市场里企稳的立足点,但在国内,国家队的长征系列和快舟系列已颇有价格优势,民营公司想把发射价格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显然不大。

  去年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曾透露,快舟1A运载火箭的每公斤报价不到2万美元,快舟11型运载火箭报价每公斤甚至不足1万美元,与国际商业发射小型运载火箭每公斤2.5到4万美元发射报价相比,快舟系列的价格更具竞争力。      

  九天微星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说,他们的卫星发射成本大概是每公斤10万元左右。

  “不管是做固体还是液体小火箭,我们的判断是民营火箭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蓝箭航天CEO张昌武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队的长征11号和快舟系列的运载火箭珠玉在前,民营企业很难比它们更便宜,因为本身有很多配套就是来源于国家队。   

  但他认为,民营企业可以选择差异化竞争的路线,从开始就确立更大规模的中型火箭的能力同样是可行的,“未来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家队,我们都有义务参与到国家对太空开发的竞争里。”   

  对于近年中国民营火箭热潮,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观点。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认为,卫星客户并不在乎发射的火箭到底是大火箭还是小火箭、固体还是液体、国内还是国外等情况,他们在乎的是时间、成本和可靠性。

  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仪一直在听取民营火箭企业的报价,但目前来看价格不具竞争力。“民营火箭在成功发射运载火箭这个前提下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我认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Space X在2002年就成立了,但直至2008年才初步成功,国内的民营火箭企业或能缩短这一周期,但总体来说困难重重。”

  九天微星战略发展部总监董路则认为,未来随着卫星市场的规模扩大,民营火箭或将能满足更多的差异化需求,包括发射高度和载荷等等。

 

责任编辑:张申

光明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