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最强科室”榜朋友圈“刷屏”




“最强科室推荐榜单”一经出街便引起市民热议。

“最强科室推荐榜单”一经出街便引起市民热议。

  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健康有约工作室联合信息时报共同推出的“广东最强科室推荐”评选活动,持续一连数天,在南粤大地掀起全民关注与热烈讨论的热潮。

  主办方表示,与国内其他“医院英雄榜”相比,“最强科室推荐”活动评选以科室作为评价对象,衡量标准并非“科研学术第一”,而是旨在为患者就医服务提供指引,更为看重入选科室的临床服务能力和今后发展的潜力。

  但近日,有读者误解“广州日报上发布的医生是榜单推荐的医生”。对此,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表示,事实上,上榜的科室整体水平都很高,名医众多,但因为见报篇幅所限,无法一一罗列,患者没有必要扎堆找某一位专家看病。

  7、8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周洁莹、任珊珊、王婧

  各方声音:刷屏朋友圈医生患者齐点赞

  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健康有约工作室联合信息时报共同推出的“广东最强科室推荐”评选活动,持续一连数天,在南粤大地掀起全民关注与热烈讨论的热潮。以评选结果而出街的《广东最强科室一本通》,让街头排队抢购潮重现,“健康有约”公众号推出的限期免费电子版,订阅量已经超过21万份。

  而这份对医院科室不排名、只推荐,不以SCI论文论英雄的榜单近日也在朋友圈“刷屏”,引发市民追捧,成为城中热点事件。

  医院管理者:“有的科室不重视参评,后悔了!”

  “明明我们的肝胆外科、胃肠外科那么强,为什么落榜了?!”广东某省级医院负责人12月18日参加完榜单发布会,匆匆忙忙赶回医院,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申报参评,但因为是第一次搞,错判“不会有多大行业、社会反响”,所以没有好好按要求准备资料,一些数据甚至空缺,导致在各家医院“优等生”之间的PK中落了下风。

  结果,榜单一出来,评选活动、榜单无论在医疗卫生行业内,还是在社会、老百姓那里,都被称赞“正面、指引性强”,反响可谓超级热烈,这些科室开始傻眼了,感觉自己错过了真实呈现实力的最佳机会,后悔不已!

  此外,省内个别三级医院因各种原因,未能参与广东最强科室评选。他们科室建设水平其实也不差。主办方表示,陆续接到这些医院来电,表示遗憾“今年未能参与”。他们还不约而同咨询下一届的评选标准,直言“提前做准备,来一场全省各诊疗科室的实力大比拼”。

  医生评价:今后可备注各家“特长”

  “昨天就被‘最强科室’刷屏了,朋友、同行都在问。”广医二院肝胆外科主任薛平教授认为榜单“基本反映了各个医院最好的科室,这跟我们行内的评价是符合的。对于老百姓来说很有用,告诉他们哪个医院哪个专科是特长,判断自己应该大概去哪个医院,病人不用走错地方。”

  “昨天下午出门诊,有2个患者说,是照着榜单的指引来看病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彭英教授建议,“应该更进一步,把每家医院该科室的特色写清楚。例如神经科,上榜医院的擅长方向不同,有的医院治疗脑损伤在全国很好,有的擅长脑血管病。这样对于病人就医更有指导性。”

  患者:“自己和家人已经从中受益!”

  “你是广州日报的?你们真的做了一件利民的大好事!”12月20日上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到越秀区区庄地铁站采访市民对本次“最强科室评选”的感受,受访的市民陆阿姨忍不住抓着记者的手说,自己和家人已经从中受益!

  原来,最近陆阿姨的老伴犯了冠心病,一条动脉查出堵了一半有多,准备做支架。在心血管方面素有盛名的某家大医院,床位很难求到,陆阿姨听熟人介绍,找到另外一家三甲医院。“老头子总有点别扭,认为心血管问题就应该找最顶尖的医院!”陆阿姨说,榜单一出来,她就连忙拿给老伴看,即将做手术的这家医院就在榜上,老伴这才信服,不闹脾气了。

  不仅多病的中老年人“中意”榜单,非常多的年轻人也爱榜单。据不完全统计,榜单发布24小时后,网络平台的转载数量、点击量已经达到四十万次。

  数据说话:评价体系设近百项二级指标

  “对于普通患者的就医需求,我们该如何指引?在一开始设置评价体系时,我们就确定了‘不以SCI文章和科研学术水平论英雄’的原则,更为看重医院临床服务能力以及未来科室发展的潜力。’”担任数据分析工作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表示,评选活动力求客观、公正,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用客观数据说话。

  评选活动从数据的科学性、可获得性、准确性、可持续性出发,确立了人才梯队、技术与服务、科研与学术、诊疗疾病结构与患者来源、设备配置这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细分了二级指标,共设计了近百个二级指标。

  比如, “技术与服务”一级指标,涵盖了“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年门诊量、年出院人次、各级各类别手术例数、抢救例数、事故例数、院感例数、并发症例数、各类患者死亡例数、各级质控牵头/成员单位”等23个二级指标。

  庄一强解释,为了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在正式评选前,主办方还多次听取医院管理界专家以及省内多家医院代表的意见,对评选指标以及权重进行优化。优化后的评价体系,将技术与服务所占比重调高到35%,诊疗疾病结构与患者来源占25%,人才梯队占10%,而科研与学术、设备配置只占10%。这些指标的设置,为评估入选科室具备的临床服务能力、科室发展的潜力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这也是本次评选受到患者热烈欢迎和临床医生认可的重要原因。

  数据采集方面,本次评选由各大医院“自荐优等生”,提供自家科室的相关数据,与其他医院按科室进行“PK”。为了确保数据真实、客观,艾力彼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同时结合了国家及教育部审核评选的重点专科最新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上榜的 “尖子生”虽然靠实力比拼得以入选,但在公布榜单时,主办方坚持“所有上榜科室的排名不分先后”。庄一强特别解释,做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避免患者出于“只看榜单前三名”的心理定式,热衷扎堆就诊排位靠前的“强势医院”,从而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选择。

  但他也强调,有些医院出于某些原因,提供的数据不全,评选结果挂一漏万是很难避免的,希望下一届评选能够进行改进。  

  温馨提示:没有必要扎堆找某一位专家看病

  12月19日,广州日报通过各个端口发布“最强科室推荐”榜单时,应网友和读者的要求和医院的推荐,一并介绍了上榜科室里闪耀着的好医生,其中有不少是素有口碑的名医。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表示,当天随榜单一起见报的医生主要是各个上榜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医生代表,并不代表主办方“只推荐找这些医生看病”。事实上,上榜的科室整体水平都很高,名医众多,但因为见报篇幅所限,无法一一罗列,患者没有必要扎堆找某一位专家看病。

  这两天,随着“最强科室推荐”榜单成为城中热点事件,有不少医院继续主动推荐自家上榜科室里的好医生,市民则点名请求多多介绍自己心水的名医。他们有生殖医学权威杨冬梓,有“抗非典英雄”、名中医张忠德,有骨科名家李斯明、康复大腕王楚怀、儿科名医龚四堂等。这些医生还带出了一支支老中青薪火相传的出色团队。

  可以说,每一个上榜科室里,都有一群以仁心仁术为市民服务的好医生。广州日报“健康有约”也将秉持“真诚为市民服务、沟通医患关系”的初衷,今后继续发掘更多有特色的医院科室和医生团队,让患者受益。

深圳劳务输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