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泥巴含金 她将非遗陶艺玩出时尚商机

李裔铭在工作室制作陶艺 记者 韩政 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韩政

说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安陶”,无人不晓,在荣昌,有一位90后女孩从小就喜欢“玩泥巴”,长大后她三赴景德镇学习陶艺技术。今年1月,她在老家创办了一家陶艺工作室,将荣昌元素融入陶器创作中,首批作品一出炉,就被人抢购一空。

小时候爱玩泥巴的女孩

3月5日中午,在荣昌老城区花园街一居民楼里,记者见到这位90后女孩时,她双手沾满泥浆,正在工作室里拉胚。一团泥胚像听话的孩子一般,随着拉胚机转动,在她手里忽高忽低、忽小忽大地变幻着,不一会儿,一件精致的小碗逐渐成型。

女孩将小碗小心翼翼地从拉胚机上取下,移到一旁的桌子上,等它慢慢晾干。然后将双手洗净,向记者讲述起自己与安陶的渊源。

原来女孩名叫李裔铭,今年24岁,2015年从大学城一高校文化产业专业毕业。由于在当地土生土长,从小到大,李裔铭德生活中自然少不了安陶制作的泡菜坛、酒罐、茶杯等器物。

“我小时候除了爱画画外,还特别喜欢玩泥巴,在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多次带我去安陶的故乡荣昌安富镇,在那里初步学习陶艺。”李裔铭说,渐渐的,她的心里有了一丝安陶的情结,一直挥之不去。

辞职去景德镇学陶艺

2015年国庆节,李裔铭和朋友去南昌旅游,觉得景德镇很近,就到那里待了4天,逛了当地很有名的陶产业市集,比如陶溪川,三宝陶艺街。当地各种各样的精品陶器,让李裔铭看得眼花缭乱,回来后久久不忘。

“在我的印象中,荣昌安陶大多是一些泡菜坛、酒罐、花盆之类的器物,缺少时尚元素,渐渐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节。”李裔铭说,回来后她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去景德镇系统地学习陶艺知识,将荣昌安陶的传统工艺和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当时李裔铭在主城一家媒体上班,2016年9月,她从单位辞职,飞到了景德镇开始拜师学艺。经一朋友介绍,她在当地一家陶艺工作室里,开始向师傅系统地学习陶艺制作。

揉泥巴就揉了半个月

“刚开始时,对制作陶艺想得特别简单,心里特别想去拉胚,但是师傅却丢过来一团泥巴,叫我从揉泥巴开始。”令李裔铭没想到的是,这一揉就揉了半个月,比她小时候玩泥巴的总数还要多。

后来,李裔铭才明白师傅的苦心,原来陶艺的好坏跟揉泥巴有直接关系,如果泥巴揉得不均匀,气密度不够,不但影响拉胚效果,而且在烧制过程中还容易变形。

没揉几天,李裔铭的一双胳膊酸痛不已,最厉害时连吃饭举筷子都疼,后来症状才慢慢减轻。揉完泥后,又学习定圆心,就是将泥胚拉高又压下去,反复操作,让泥胚像孩子一般听话。随后又学习了拉坯、修坯、手绘、上釉、烧制。第一次去景德镇学习20天,李裔铭跟着师傅把做陶的流程都走了一遍。

“第二次去重点练习拉坯,因为这个环节很重要,器物无法成型,就没办法进行后面的步骤,第三次除了练习拉坯以外,也跟着师傅学习陶艺手绘方面的内容。”李裔铭说,由于小时候有绘画基础,学习过水彩绘画,所以很快就掌握了陶艺手绘的技巧,三次学习总共花了近半年的时间。

将荣昌元素融入陶器中

今年1月份,李裔铭的陶艺工作室正式成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套青花瓷陶器,共有6个碗和3个盘。她把“处女作”晒到自己的朋友圈时,立即被一位好友花2000元的价格收藏。

第二次,她用安富的陶土做了3个荣昌猪陶偶,这次又被朋友花了450元买去。

李裔铭告诉记者,她打算将自己所学陶艺和荣昌安陶的传统技艺结合起来,创作出一些新的东西,让人们说起荣昌陶文化和荣昌陶器,不仅限于泡菜坛、茶杯等传统的器物,也可能是融合了荣昌元素的陶瓷版画,或者加入荣昌猪、荣昌白鹅元素的雕塑作品。

自从陶艺工作室成立后,李裔铭过得十分充实,每天只要有空,就一头扎进工作室里,开始创作。李裔铭一脸幸福地对记者说:“自己创业才开始,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有梦想,努力奋斗,就一定获得回报!”

福保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