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农民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广

  ★目前,我市正在将棚膜经济打造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联接城乡、就业创业、产业融合的支柱产业。市里将重点支持发展规模化棚膜经济园区建设,明年全市将重点打造规模化棚膜经济园区30个以上。

  ★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15038个、家庭农场发展到3857个。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产业化经营中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民与企业产业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多重增收。

  ★今年我市调减籽粒玉米3.86万公顷,增加水稻4847公顷、大豆1.66万公顷、杂粮杂豆7053公顷,增加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马铃薯等园艺特产1万公顷。在养殖业上,通过推进千亿级畜牧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优质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抓好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奶牛和梅花鹿等产业链开发,发展清洁化、规模化养殖,增加农民的养殖收入。

  ★明年全市将建设20个以上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加快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将“三品一标”企业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优质安全的品牌优势,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并积极打造长春大米、鲜食玉米、梅花鹿等有代表性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今年的玉米大概能收入两万元左右,我今年打工能挣三四万元,家里养的几头猪年底能卖一万来元。算下来,今年一共能收入六七万元。”临近年底,榆树市农民王福林开始算起了今年的收入。王福林说,与几年前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不同,如今他的收入来源更多了,“明年打算再建两个大棚种菜,让收入再多些!”

  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增收渠道也不断拓宽。通过发展畜牧业、设施农业、高效种植业等产业,夯实了农民收入基础;围绕创业增收,扶持返乡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增收新的增长点,使农民收入日趋多元化。

  “调”出来广阔新天地

  今年国庆假期,双阳区太平镇肚带河村着实火了一把。这里种植的30多公顷反季油菜花在秋季绽放,形成了一片金色的花海,引来了八方游人,增加了肚带河村村民的收入。村民曹兴福家里的耕地原来只种玉米,今年他种上了油菜花。“这样调整肯定比种玉米强。以前无论是种玉米还是把地包出去,这些地能挣两万元就不错了。现在不一样了,一公顷地村里给10500元,我在这儿打工一天挣120元。这一年下来,我家的近3公顷地能多收入4万元。”曹兴福笑着说。

  转变观念、调增种植结构为肚带河村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在我市各地农村,纷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我市正在逐步调减普通玉米的种植,增加高淀粉、高蛋白特色玉米及鲜食玉米、优质水稻、优质大豆、杂粮杂豆的种植,加快发展蔬菜、食用菌、马铃薯、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据统计,今年我市调减籽粒玉米3.86万公顷,增加水稻4847公顷、大豆1.66万公顷、杂粮杂豆7053公顷,增加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马铃薯等园艺特产1万公顷。在养殖业上,通过推进千亿级畜牧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优质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抓好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奶牛和梅花鹿等产业链开发,发展清洁化、规模化养殖,增加农民的养殖收入。

  “种菜可比种大苞米强多了!”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现在村里有集中连片大棚600多栋,产品不仅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城市,还远销俄罗斯。北沟村村民刘大哥家有两栋大棚,每年种两季菜,“第一季主要是豆角,第二季种西红柿。一年下来,这两栋大棚收入能超过10万元。”

  发展棚膜经济是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正在将棚膜经济打造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联接城乡、就业创业、产业融合的支柱产业。市里将重点支持发展规模化棚膜经济园区建设,明年全市将重点打造规模化棚膜经济园区30个以上。各县 (市)区将充分利用省市支持棚膜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重点扶持集中连片发展,着力打造绕城棚膜经济产业圈、公路沿线棚膜经济带,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品牌农业助农民收入翻番

  今年8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正式授予德惠市“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称号,“德惠小町”这一稻米品牌声名远播,让德惠稻农喜上眉梢。“没有品牌的大米一吨利润大约30元,小品牌的大米利润一吨大约为60元,而大品牌的大米一吨利润大约为120元。我们瞄准了中高端大米消费市场,大米平均售价由去年每公斤5.4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公斤6元,中高端大米均价提高到每公斤6元以上,有的卖到10元,而高端的德惠大米在上海等地已经卖到每公斤198元。”谈及“德惠小町”走出去的骄人成绩,德惠市粮食局局长马廷友备感欣慰。

  品牌就是质量、就是信誉、就是市场,优质的产品要靠品牌实现价值,生产经营者要靠品牌创造效益。同样尝到品牌“甜头”的还有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村民。2010年,红光村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加入红光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重点打造了“水清清”牌大米。随着我市大力推进“长春大米”品牌建设工作,“水清清”牌大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销售红火,农民的分红也逐年提高。“我除了入股合作社可以得到分红,还可以来合作社打工,挣两份钱!”红光村村民刘永利说,他不仅买了小轿车,还在九台市区买了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红光村建起了农民住宅楼,各种配套设施样样俱全,农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将结合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基地建设,为品牌创建打好基础,明年全市将建设20个以上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加快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将“三品一标”企业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优质安全的品牌优势,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并积极打造长春大米、鲜食玉米、梅花鹿等有代表性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长春优势名牌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全新经营方式“钱景”广阔

  “我现在是个‘田管家’,现在找我种田的人越来越多了。”近日,记者见到李校波时,他刚刚送走了一个新客户。“80后”的李校波是德惠市朝阳乡团林子村村民,经历了外出务工的打拼之后,他选择了回到家乡。“我就会种地,那我就种好地。受城里订单式果蔬生意的启发,索性我就做起了家庭农场,当起了‘田管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种植服务,包括从种到收、田间管理的一切农事。”李校波把8公顷水田划分成200份,每份年租金在4800元到6000元不等。采用有机生态种植,稻田里养麻鸭和螃蟹。收割也采用人工收割,既保证了稻米品质,又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受到了客户的欢迎。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近年来,各类农业新型主体如雨后春笋,在我市遍地开花。一个个活跃在黑土地上的农业新型主体,正在依靠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走在双阳区街头,整洁的绿化带让人眼前一亮。你知道吗?双阳区辖区内4.5万平方米的绿地花卉工程全部出自位于齐家镇郭家村的残疾人彩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齐家镇郭家村127户家庭中有146名残疾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2010年7月,在双阳区残联和民政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这也是双阳区第一个残疾人合作社。在带头人赵凤芹的带领下,仅用一年半的时间,村民的年收入均达到了一万元以上。如今,这个合作社种植各类彩树35万株、各种绿色蔬菜1.4公顷,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

  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15038个、家庭农场发展到385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也正在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明年,我市将继续扩大农业新型主体发展规模,并注重发展质量。”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将搞好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化建设,培育壮大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加快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靠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产业化经营中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民与企业产业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多重增收。

  黑土地涌动农民创业潮

  “起初我只是想做一个大棚展示区,展示温室大棚搭建材料和技术,没想到现在成了乡村旅游点了。”在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李耀辉是备受称赞的“致富明星”。提起她的“绿屋”,更是远近闻名。她创新地将普通温室的作业房改造成了两层小阁楼,内设餐厅、娱乐室、卧室……这些完全由钢架和单透光玻璃等新型材料组合而成的房间,采光好且冬暖夏凉。这样的设计使“绿屋”实现了全季节、全天候营业。她告诉记者,“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得提前预订。”

  近年来,我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成为农民增收重要的增长极。我市通过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村镇和乡村旅游,培育了一批精品休闲农业景点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一批农业休闲旅游知名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中挖掘出了农民增收的潜力。

  在各地农村,像李耀辉这样自主创业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用先进的理念、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回复来自全国买家的咨询、联系快递发货……九台区城子街镇王家岭村农民张丽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电商。“我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利用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张丽做起了电商。在她的悉心经营下,网店的效益越来越好,现在平均每天的纯收入可达100元以上。

  

  据了解,我市将积极实施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支持计划,全力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搭建好创业创新平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在鼓励农民创业的同时,我市还将不断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大幅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各地通过组织引导,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有效服务,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外出就业的本领,同时主动为农民提供外出务工信息,积极引导农民打工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笋岗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