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脱贫攻坚需先消除“精神贫困”

  在我省贫困人口中,除了一部分确因环境、身体等原因无法自己脱贫之外,有些贫困地区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类型的贫困人群,他们缺乏生活目标、发展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属于主观上缺乏脱贫动力的“精神贫困”,而“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消除“精神贫困”,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治贫先治心。“精神扶贫”,是从观念上摆正人们完全依赖外援的错误认识,从精神上激励人们拼搏进取的内在动力,从思想上激发人们脱贫致富的主观愿望。“精神扶贫”的精髓在于“授人以思”,只有从主观上形成脱贫愿望,才会产生持久的内在动力,相比于“物质扶贫”,“精神扶贫”更为重要。

  以育化人。精神扶贫要多关注群众的思想状况,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以开导思想为导向,深入贫困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打赢脱贫攻坚的思想战。把精神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前提,解决贫困户“精神贫困”的问题,引导贫困群众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还要自立自强、主动而为,还要做好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乡村治理。将“扶贫不扶懒”“破除等靠要”等规定写入村规民约,提高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针对个别“懒汉”贫困户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因酒致贫、因赌致贫等现象,村级党组织要健全完善评优罚懒机制,实现贫困户评选退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精神扶贫”与乡村振兴、文明村创建等相结合,评选表彰脱贫致富示范户。

  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改变不利于发展和脱贫的意识和观念。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让他们参与各种扶贫项目,边干边学,边干边增强信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的发展破解生活目标模糊、发展信心缺失、公共物品短缺等困境。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村民组织的作用,促进村民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扶贫先扶智。通过国民教育加强公民的素质建设和道德建设,帮助他们发扬独立、自主、奋斗、进取的精神,形成独立自主和分忧社会的担当意识。与此同时,加强贫困地区就业、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让贫困群众学习更多技能,靠双手勤劳致富。(刘红梅)

 

深圳梅沙人力资源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