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新华社发文点赞厦门文明创建

  ●解析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背后的秘诀 

  ●同时还发文介绍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亮点

  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厦门是如何炼成的? 

  据新华社厦门8月11日电 2005年至今,厦门已连续四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厦门市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把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 

  人人参与的文明创建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厦门市民提出了对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化生活和民生保障的五方面期待。 

  既然有期待,就需要有人来为美好期待“把脉挑刺”。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职工吴兆磊2008年来到厦门工作,自称是“半新不旧”的厦门人,在他眼里,挑刺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现在厦门正在积极推行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志愿活动,我们在厦门车主的身上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吴兆磊说,“但是仍然有一些驾驶员在斑马线上‘横冲直撞’,我就会拿起手机拍下这些不文明行为,然后在微博上@交警部门和媒体。” 

  在广大市民参与“挑刺”的背后,厦门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社区书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 

  将书院搬进社区,让文化走进基层。厦门很早就提出了“社区书院”的概念并积极推动建设,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供了新路径。 

  在厦门市滨水社区书院,志愿者郑晴晴正试着通过一些礼仪和外语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水平。在社区书院,几乎每周都会有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礼仪类和外语类的提升培训。 

  “厦门会晤下月就要举行了,到时候厦门将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希望能够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多学习一些,快速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五国贵宾。”郑晴晴说。 

  2015年5月以来,厦门市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揽,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根本,以打造特色、提高品位为目标,突出居民主体,融入时代元素,创新服务管理平台和模式,创建了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 

  “志愿之城”的人间大爱 

  2016年,台风“莫兰蒂”肆虐厦门后,整个城市满目疮痍,除了冲在一线的部队官兵,厦门上千个志愿服务团队自发上街清理路障,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充满大爱的厦门。 

  在厦门前埔北社区,社区党委于2013年发动成立了关爱中心,为社区内的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提供帮助。由于创立初期人手不足,关爱中心的岗位都由社区居民无偿认领。据社区书记陈建萍介绍,尽管没有报酬,关爱中心仍然形成了包括“四点钟爱心学堂”在内的一系列品牌项目,一批以大学生、全职妈妈、在岗职工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力量活跃在社区中。 

  有人说,文明是厦门鲜明的精神底色。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厦门人民还有更高更远的期待,不仅仅是为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而是要打造“文明厦门”的里子。 

  【亮彩数据】 

  100% 

  厦门的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居全国74个大中城市前五位;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81部 

  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在现行96部地方法规中,涉及社会文明建设的达81部;“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样板;率先实现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覆盖…… 

  176家 

  截至目前,厦门已建成1家市级书院总部、6家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和176家社区书院。这些书院的建成和使用,促进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 

  50.5万人 

  据统计,厦门现有注册志愿者50.5万人,志愿服务团队组织超3000个,按照392万厦门市常住人口换算,相当于每八位厦门人中就有一位城市志愿者。

  厦门“最美社区” 志愿服务可定制 

  据新华社厦门8月11日电 每天早上8点,穿着印有红色“督导员”服装的文明督导队就开始出动,清扫小区里散落的垃圾,并宣传和监督居民实施垃圾分类,就此拉开金安一天热闹社区生活的序幕。之后,厦门市湖里区社区自组的篮球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文体队伍也纷纷活跃起来。社区居民甚至可以像点菜一样“定制”志愿服务。 

  志愿者有特长 志愿服务花样多 

  占地31万平方米的金安社区是厦门市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社区,8000多注册户籍中超过80%是中低收入家庭。社区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制度完善、分工明确的志愿者系统,2016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金安社区共有256名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水电维修、心理辅导、义诊、翻译、法律咨询等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 

  社区居民甚至可以通过网上留言或志愿服务需求意见箱等方式提出需求,居委会实地走访,审核需求确凿便会按照相应特长志愿者的时间安排志愿服务。 

  “周一至周五的志愿者以中老年居民为主,周末和晚上则以中青年志愿者为主。每栋楼都有志愿者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并对志愿服务定期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工作,根据居民需求设置服务的形式和项目。”金安社区居委会主任陈丽铭对记者说。 

  义务当“灭火员” 社区纠纷不见了 

  正是这些志愿者,让金安社区变得不一样。其他社区中常见的停车矛盾、广场舞占道扰民、邻里纠纷在这里几乎无处可寻,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居民,如残障人士、独居老人、特困学生都能定期受到社区志愿者的照顾。 

  63岁的退休法官吴秀丹是金安社区的“义务灭火员”。她成立的法律驿站协调解决了这里无数起“面红耳赤”的纠纷和矛盾。 

  热爱跳舞的吴秀丹刚搬到这里就碰到了广场舞常见的扰民纠纷。老人因为耳背通常将音乐放得很大声,而不堪其扰的年轻人则用报警的方式抗议对平静生活的干扰。声音关小一点,后排的老人们又开始往前推挤,老人之间又出现了纠纷。有三十年法律工作经验的吴秀丹就这样自动担任起了调解员。 

  “后来社区领导对此也很重视,于是在三年前设立了绕广场的环绕声,声音向内扩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她说。 

  成立法律驿站后,吴秀丹也成功调解了一起复杂的家庭继承纠纷,甚至常常接待“冒充”金安居民前来咨询的附近社区的居民。在吴秀丹看来,志愿者在社区里服务他人,同时也享受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深圳龙岗人力资源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