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68岁的他,为运河拍了100多部大片

  淮安里运河美景  高虎见证了运河之变  扫码看运河之美

  只要天气不错,68岁的高虎就会扛着摄像机去运河边,走走看看拍拍。这个习惯已然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3年退休后,高虎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拍摄大运河。十几年下来,在各级电视台已播出关于运河的新闻片少说也有100多条,有的甚至还上了央视。高虎见证着这条河越来越美,也一直在为保护运河鼓与呼。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孙兰兰 王凡 见习记者 韩雨霁/文 赵杰/摄

  让人“见世面”的热闹繁华之河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时候,好多市民都聚在这里庆祝,大家开心极了!”站在淮安里运河码头,高虎说起当年的场景仍兴奋不已。

  他与运河,结了一辈子的缘。

  高虎的家乡在扬州高邮,也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10岁,他跟着母亲坐船从运河逆流而上,来到淮安。河上船来船往,有货船也有客船,两岸叫卖声不绝于耳,码头上人声鼎沸,热闹极了,真是让人“见世面”的繁华之河。好奇地看着这一切,上码头时高虎脚下一滑,差点掉下河,幸亏母亲及时拉了一把。而这景象,深深印在他脑海中。

  1972年,23岁的高虎进入当时的淮阴公航管理所工作,考到驾照成为运河上的一名“船老大”,每天负责运输砂石、石灰、柏油等公路建设材料。“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去开船,感觉很舒服,天天日子都是唱着过!”高虎很喜欢开着船在运河上跑来跑去。后来,虽然不跑船了,调到航道处还是天天和运河打交道。这条河,已经流淌在他的血脉里,无法割舍。

  他的镜头里,最常出现的是运河

  上世纪90年代,高虎迷上了摄影,在单位里经常拍拍照片,后来又扛起了摄像机,成为报社、电视台的通讯员。2003年退休后,他也没闲下来,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搞起电视制作。他的镜头里,最常出现的就是家门口的运河。

  过去,运河在高虎的眼里,是一条航运发达的黄金水道。退休后他骑着电动车沿着运河走访拍摄,他发现,流淌了2500年的大运河,原来蕴藏着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2500年前,第一条开凿的运河邗沟,北端就在淮安古末口;明清两代,朝廷的漕运总督府设在淮安,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内河漕船厂,还是全国的漕粮转输中心、淮盐集散中心……

  特别是大运河申遗开始后,高虎走遍运河淮安段的历史遗迹,采访了许多运河故事,拍摄了大量素材,成为专业的“运河拍客”。

  他拍的素材,多次被省市电视台采用,还曾经上过央视。最为系统的一部片子名为《运河古迹自多情》,长达60多分钟,对大运河淮安段的历史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报道。高虎说,拍这部片子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大运河的历史、大运河与淮安的关联。

  成为志愿者

  为保护运河鼓与呼

  摄像机记录下这些年大运河的点滴变化:航道宽了,岸绿水清,到了晚上更是流光溢彩,这条古老的河越来越繁华美丽。

  高虎也不再仅仅是运河的见证者、记录者。现在,除了拍摄运河,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益活动中。走在运河边,高虎不时遇到老熟人,有游船码头的工作人员,有家住运河边的居民,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和高虎一样,如今都是运河保护志愿者,“我们都有着运河情结,经常会在一起组织活动,比如清洁运河、宣传运河的历史文化。”千年大运河哺育了两岸一代又一代人,而作为运河人,他们也在尽力为运河贡献一己之力。

深圳桃源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