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中国石油加快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

    中青在线黑龙江黑河12月1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今天,随着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11个点段同时打火开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试验段各项工作已经结束,进入全面加速建设阶段。


    作为中国石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被视为中俄两国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2014年5月,中俄双方签署了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隧道内,中俄过境点(由中方前往俄方)

    这段联通中俄两国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市,终点为上海市,全长3371公里,未来将分期建设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和南段(永清—上海),预计2019年10月北段投产,2020年底全线贯通。据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副总经理王惠智介绍,工程引进的清洁优质的天然气,将有效环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局面,对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穿越极端环境,单管输量最大的跨境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

    “这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王惠智指出,这一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管材、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世界上单管输量最大的跨境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然而,管道沿线自然环境复杂,多年冻土、水网沼泽和林带交替分布,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为管道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为建设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石油组织开展了1422毫米X80天然气管道管材制造、管道断裂控制、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及装备等一系列技术专题研究,形成了1422毫米X80管材制造、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阀门管件技术条件等13项技术标准。同时,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X80、1422mm天然气试验介质的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验证了自主研制钢管的安全可靠性。

    作为工程的起点,黑龙江盾构穿越工程历经两年22轮技术专家组谈判,于2016年9月6日开工,先后攻克中俄双边临时过境通道——封闭区建设的外交难题和冬季高纬度、高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难题,2017年10月21日首条隧道顺利贯通,为下一步工程进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北段试验段建设期间,全体参建人员以全工序大流水作业为目标,累计投入12个自动焊机组,1492名参建人员,11***台机具设备,全自动焊接率达到90%以上,工程线路采用低温-30℃全自动焊接工艺,站场采用低温-45℃焊接工艺,以及AUT、PAUT+TOFD、DR及大功率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取得了48项技术实验成果。

    全信息化管理,试点中国石油“智能管道”建设

    作为我国首条第三代油气管道,本工程也是中国石油“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工程。

    据王惠智介绍,工程以“全数字化移交、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智能化运营”为目标,借助“移动端+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机组的“智慧工地”建设,整合数据信息,搭建从监理到承包商、再到业主共享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信息协同和流程协同,推进管道数据由零散分布向统一共享转变、风险管控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管道信息系统由孤立分散向融合互联转变,建成本质安全、高效运行的“智能管道”,将推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

    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带动了项目管理创新。为提高工程安全、质量、效率和经济性水平,立足全自动焊接、机械化防腐补口等全工序管理目标,工程全过程进行了跟踪与优化设计,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实现勘察、测量、选线、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全阶段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性。工程建设将全过程管控和全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全自动焊接的效能,采用7种方法对全自动焊接接头质量进行检测,管道全自动焊接率达到100%,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和工效。

    避开生态脆弱区,打造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绿色名片”

    王惠智提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对带动我国钢铁冶炼、制管、装备制造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将有力推动国内气田、管道、储气库、天然气利用项目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它也被寄予了更多清洁绿色发展的期待。


    为了打造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 “绿色名片”,中国石油强化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控措施,坚持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求。


    一方面,设计阶段优化了路由、合理选线,采取管道沿线尽量绕避各类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穿越林区路由顺直、减少林木砍伐,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等;另一方面,实施阶段则成立环境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工程沿线环保措施的制定及落实。此外,施工期间,主动服从和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和水源、河流、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管控,确保建成安全、环保、绿色工程。


    据统计,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完成后,每年将为中国引进380亿立方米清洁优质的天然气,向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稳定供应清洁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37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84万吨,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改善京津冀等沿线地区空气状况。

    在环保与经济性的双轮驱动下,未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还将加速信息交互、推动天然气领域技术的跨界应用,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张义凌

人力中介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