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老外六个月“速成”说汉语


李炜教授与学员合影留念。

  昨日,为期6个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示范班” 在中山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来自32个国家的56名中资企业学员顺利毕业,这也是全国首次有针对性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的外籍员工进行职业汉语培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据了解,首期示范班32国56名汉语“零基础”学员现在已经能使用汉语与参会嘉宾进行交流,成为能够用汉语工作的实用人才,他们回国以后多数能够胜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资企业和商务机构从事路桥、高铁、市政、产业园区建设等相关职业的管理工作。

  中山大学是本次职业汉语培训示范班主办方,项目总负责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炜介绍,有学员甚至在开班仅两个月后,就能用汉语进行基本日常对话。

  首个全面采用标准体系的教学班

  首期示范班是全面使用标准体系的首个教学班,依据“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而设置课程,使用“沉浸式”的全汉语环境教学方法和“云平台”。在教学中实现了内容设计及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成功地开创了以“沉浸式”教学为特色,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训练以外,还把训练拓展至学员的课外生活中,比如将食堂用餐、娱乐活动等都变成生动的训练课堂,通过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大量的操练和扩展训练,保证学员充分掌握并会运用所学内容。

  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指的是课堂教学与课下“云平台”的使用相结合。首期示范班师生是“云平台”第一批使用者,学员可以在平台上选择课程、预习、复习、提交作业、测试等。

  文化体验活动助力汉语教学

  示范班的老师认为,有“中国文化认同”是学好汉语的一个重要前提,不仅能使学员加深对汉语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学的推进,因此在课堂和课下都安排了许多种类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

  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安排了中国功夫、书法及剪纸、编织等民间艺术体验课;课下组织学生实地体验中国的茶艺文化,组织共度中秋节活动,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关系中的中国“交心式沟通”和相处方式来传递中国的文化基因。在示范班期间,教学及管理团队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他们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亲密的朋友关系。

  瓶颈:

  传统国际汉语教学与海外市场需求脱钩

  相关信息显示,国际职业汉语教育成为我国企业践行“一带一路”的瓶颈。驻外中资企业和商务机构数量的增长和业务范围的拓宽需要吸纳更多海外人力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对进入中资机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都使得职业汉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但国内传统的国际汉语教学体系与海外市场需求脱钩,培养一个双语人才往往需要3~5年的周期,严重制约了中资企业发展与建设。

  破局:

  推三个月短期培训模式 定制化精细化精准化

  去年8月13日,李炜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成为2017年内唯一一个通过该评审的科技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语言学领域的首个通过该评审的科技成果。

  按李炜的设想,此后国际职业汉语培训项目将主打三个月的短期培训模式,真正做到个性化、专业指向性强。

  接下来,还要把“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和国际职业汉语培训云平台建设做到定制化、精细化、精准化。第一,由国家语委从国家语言政策的角度协助推广该标准体系;第二,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大学联盟;第三,借助孔子学院进行海外推广,形成软件与硬件的优势互补。


松岗罗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