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殷秩松谈未来美好生活场景的三个特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0日讯(记者 魏金金)从宏观到具象,十九大报告中,共14次提到了“美好生活”。毫无疑问,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美好生活”的轮廓将越来越清晰,内涵也将越来越创新丰富。在日前召开的清华文创论坛·“文创+科技孵化”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文创院副院长殷秩松现场则就未来美好生活的营造分享了他的看法。


殷秩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文创无处不在,跨界不断,边界无限,借助文创的力量,相关产业也在不断地在给“美丽”做加法。众所周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且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但这也恰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提量创造了无限可能。

  “我们要把文创的理念和方法跟美丽乡村建设、城市更新、消费升级、产业创新做融合,包括创新美食、公共文物服务、体育等等。国家是把公共文化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如何能够从社会化供给、产业化参与、市场化供给的角度来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这中间是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而这些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各领域都需要文创的介入”殷秩松如是说。

  殷秩松认为美好生活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一般水平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这不仅正是大家能够参与贡献、参与创造的,同时这其中更需要文创赋能,“文创能够为整个社会环境,为城市更好发展,为产业升级,为企业发展赋能。文创赋能的方法很多,要素很多,包括内容驱动、创意设计、社群传播等等,这些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主要的几个要素,但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应该是一个全程性、融合性的能力系统”。

  那么,体验经济背景下的美好生活场景具体是什么样的?“我总结了三个词,第一个是动心,第二是超感,第三是激活,我们要把更多的人从被动的受众变成主动能够参与的人,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未来美好生活场景可能有的特征,而这也是文创需要给各个产业赋能的特征”殷秩松最后这样说到。

梅林人力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