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上海这座“特殊”党校60岁首任院长是华东局书记

  原标题:上海这座“特殊”党校已经60岁了,首任院长是华东局书记

  提起社院,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是社科院吗,还是社会学院?有人这样问。网上一些搜索引擎甚至还会给出“设计院”的模糊搜索结果。  

  社院其实是社会主义学院的简称,按照官方表述,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今年10月,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已经60岁了。在这所特殊的党校里,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董寅初、刘靖基、王造时、吴耀宗,著名作家施蛰存、陈伯吹,著名新闻工作者徐铸成、陆诒,国民党原高级将领陈长捷都先后入班学习。 

  必须上楼去取,不能等待楼上掉下来 

  60年前,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在市政协业余政治大学和工商界政治学院合并的基础上创办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根据当时的报道,建立社会主义学院,是要“使各界民主人士参加生产劳动锻炼和联系实际的短期政治学习,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很多工商业者、民主人士开始加入到自身政治上、思想上的进步过程中来。因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应运而生,地方社会主义学院也纷纷建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建院初期,筹备工作组的召集人是胡厥文。第一任院长是魏文伯,魏曾担任中共华东局书记。当时还成立了院务委员会,知名人士陈望道、周谷诚、胡厥文等是首届委员。 

  最初,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设在嘉定县外冈人民公社。“校舍是最近兴建的,校园里有菜圃果园和家禽饲养场”。首期培训班于1959年2月22日开班,各界民主人士379人参加。学员除了学习政治理论,还根据年龄、身体条件等不同情况,适当参加部分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加当地人民公社的各项建设事业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采风”等社会生活实践。 

  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工商业者秦秉忠和陈林祥曾撰写学习体会称,“学习马列主义需要自觉不能强灌,但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必须上楼去取,不能等待楼上掉下来。”谈到劳动,他们说,“眼看到土地上生长出用我们自己双手栽培着的蔬菜、瓜果、花树等作物的时候,更加感到要建设像花园一样美丽的世界,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只有这样才会有幸福的果实。”

  从创办到“文革”前的近十年间,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共举办9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939人。 

  回答统战实践提出的疑难问题

  “文革”期间,学院停办。

  至1984年,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恢复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复院的筹备工作组组长是范征夫。后来,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杨堤兼任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时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毛经权是恢复办学后的第二任院长。据他回忆,当时,嘉定外冈校舍已经被其他学校使用,市社院暂借了保定路257号七楼航天招待所办学。经过杨堤等社院领导努力,后搬迁至镇宁路。

  在杨堤等领导下,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十分重视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宣传。杨堤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还有些人不理解不重视,甚至有偏见和无解。当时存在几种思想:一是“可有可无论”,认为“革命时期需要统一战线,经济建设时期就不需要统一战线了”;二是“收缩论”,认为“现在阶级关系变化了,剥削阶级不存在了,统战对象越来越少了”;三是“照顾过头论”,认为对统战对象落实政策是“过分照顾”,等等。他强调,要从理论上探索、研究这些问题,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提供理论指导。

  毛经权回忆,这一时期的社院教学以政治培训为中心,主要结合当时的形势,把握统一战线发展趋势,回答统战实践提出的疑难问题。以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就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多党合作制度,统一战线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台海形势,海外统战工作,宗教理论、方针、政策等开展教育培训。学制上长、中、短结合,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有理论辅导、座谈交流,也有现场考察。

  自毛经权后,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均由市委统战部长兼任。赵定玉接棒毛经权兼任院长,王生洪、黄跃金、沈红光、杨晓渡都曾兼任市社院党组书记、院长。此后,沙海林、施小琳以及现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郑钢淼都是兼任社院党组书记,院长则由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周汉民担任。

  引导学员听党话、跟党走

  周汉民是市社院成立以来,第一位非中共的院长。

  据周汉民回忆,2012年初,结束十年奉献世博的经历后,他向中共市委提出,想要重回教育岗位。“与我而言,教师是最神圣的职责,承蒙中共上海市委的信任,特别是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的厚爱,他认为我出任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是合适的”。

  此前,市社院已经迁入天等校区办公。以“诚惶诚恐”的心情承担下这份信任,周汉民提出,“要依靠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最需要带头的就是院长。”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周汉民在社院开设课程超过12门。

  “一门课,只有三小时,但很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要把这三小时高度浓缩为精华,老师的精气神、授课方法都很重要。但最要紧的是‘道’不能偏。”周汉民说。围绕“引导学员听党话、跟党走”做好教学工作,成为社院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师选择的中心工作。

  近年来,上海市社院坚持“社院姓社”的根本遵循,以适应新时代党外人士、统战干部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不断创新。 

  自1984年3月复院至2017年9月,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27期,培训学员62902人次,其中4万余人次是近十年培训的。许多学员或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重要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甲子载歌前行,不忘初心。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上海市社会学院口述实录》

 

责任编辑:张玉

福田人力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