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有事就找潘姐,准没错”

    潘玲(右二)为前来办理保险的村民耐心讲解政策。记者 王翔 摄  

    “廷军,到了企业要好好干,可别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2月2日,当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巴南区花溪街道先锋村的村办公室时,该村党委书记潘玲正和一名中年男子在谈心。原来,这位叫侯廷军的村民,因为工作不够勤奋,被潘玲原先介绍的一家企业辞退了,他希望潘玲能再为其找一份工作。

    “热心为群众服务,是我的本职工作!”潘玲说,服务先锋村三十多年,解决这样的“麻烦事”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如今,村民都知道,村支书是个热心人,不管大事小事,有事就找潘姐,准没错。

    热心服务群众,广播员成长为村党委书记

    潘玲生于先锋村,学校毕业后就成为了先锋村的一名广播员。由于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广播站的十五个年里,村里哪家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都喜欢叫上她。

    每次收到邀请,潘玲都不会拒绝,都是高高兴兴地免费为村民们服务。从那时起,不少村民就觉得,潘玲真是一个热心人,要是能当村里的干部,那肯定是大家的福气。

    1999年先锋村推选副村长,潘玲第一次参选,大家都将自己手中的选票投给了她。而事实证明,村民们的眼光没有错。

    有一次,村民刘登秀80多岁的老母亲生病。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刘登秀就扶着母亲走路前往花溪医院。虽说路程不太远,但扶着年老体弱的老母亲去医院,起码要走一个多小时。

    那时,刚刚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的潘玲在上班途中看到了这一幕,在得知情况后,她立即招呼了一辆出租车,将其一家送往了医院。

    她这样热心帮助群众,不求回报的事,数不胜数。2010年,在村民和村党员的共同推荐下,潘玲当选为先锋村党委书记。

    实施“五送惠民”制度,让村民感受集体温暖

    先锋村是巴南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典型的农转非村落。村集体依靠出租修建的厂房和门面,每年有近60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然而,不少村民尤其是老年人,虽然都有了养老保险但仍觉得,失去土地后,今后的生活会遇到困难。

    潘玲上任后,就探索实施了就业送岗位、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病故送挽联、生日送寿饼的“五送惠民”制度,将村集体的过半收入用于关注村民的民生难题,同时,每个月定时为村里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今年55岁的杨学萍从新疆嫁到先锋村后,由于和丈夫离婚,她和女儿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潘玲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除了主动和她家结成帮扶对子外,还利用“五送惠民”制度里的就业送岗位,帮助她家解决长期的生活困难。

    2000年时,帮助没有任何特长的杨学萍学习擦鞋;2006年,又支持杨学萍开办了一家小面馆;2014年,在杨学萍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做生意的情况下,她又为其找到了一份较为轻松的保安工作,使得杨学萍一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如今,杨学萍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教师,整个家庭都走上了正轨。

    搭建文艺活动平台,积极化解邻里纠纷

    实际上,农转非后的先锋村,由于村民的聚居,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数街坊邻里间那数不清的各种小摩擦、小矛盾。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小矛盾也可能激化为大问题。

    2011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潘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全市首个村级文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解邻里间的小摩擦、小矛盾。

    从那时起,先锋村成立起唱歌、腰鼓、舞蹈、小品、摄影、书法等6支文化队伍。大多闲在家里的村民都加入到了队伍中。大家长期在一起唱歌跳舞,遇到哪家喜庆事,还去免费表演助兴,街坊邻里间的关系是越来越融洽,很多原本“斤斤计较”的小事,都在大家的笑谈中被一句带过。

    最近两年,先锋村又进行了最美村哥、最美村嫂、最美家庭的评选。去年,还开展了全市首场村级“身边好榜样”新闻发布会,通过宣扬身边的正能量,让村民们树立起了学榜样、做榜样的意识,使先锋村和谐邻里的氛围越加浓厚。

深圳南湖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