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大亚湾打造宜居湾区

    大亚湾全区公办学校超过70%的学位招收了在区内居住的外地户籍人员随迁子女。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广东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近日,广东省住建厅、省发改委联合出台《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设“深莞惠+河源、汕尾”大都市区,并将环大亚湾湾区等“六湾区一半岛”为陆海统筹的核心。

    城镇化离不开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又离不开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服务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大亚湾,作为环大亚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居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近年来,大亚湾区民生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占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升,其中2014年占比为70.04%、2015年占比为73.5%、2016年占比为73.8%,有力保障民生事业发展资金需求。2017年,该区将投入12.3亿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范围涉及基本生活保障、创业就业、教育、医疗、公共便民服务等多个领域。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教育“解渴”▶▷今年公办学位增幅全市第一

    近年来,随着大亚湾产业链不断延展,生态和区位优势被不断挖掘,产城人融合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大亚湾定居。为缓解学位供需矛盾,大亚湾全力推进公办学校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以今年为例,该区新建澳头第二小学、西区樟浦小学,扩建西区第一小学、黄鱼涌小学,这意味着,从刚刚开学的这个学年开始,大亚湾区将增加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公办学位4320个,增幅居全市各县区第一。

    “在外打工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在大亚湾,我们没有这个烦恼。积分申请让我们这些外来工的子女和本地人一样,读上了公办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张先生来自江西赣州,在大亚湾西区一家电子厂已经工作5年。今年,他的儿子通过积分入学政策顺利入读了西区樟浦小学。

    “这暑假我们过得很充实,老师们待我们非常好,既学了艺术还收获了快乐。”参加大亚湾区暑期免费培训班的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向老师告别。这已经是该区连续5年开展暑期免费艺术培训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据统计,2015年以来,该区共投入22427万余元,新建学校和幼儿园6所,扩建、改建学校3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7365个,全区公办学校超过70%的学位招收了在区内居住的外地户籍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60个,增幅居惠州市各县区前列。

    在教育惠民方面,2015年来,全区投入惠民奖补的资金高达2793万元,受惠学生达7540人次。同时,该区高度重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5年以来,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1292人次,资助金额151.74万元,全区无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该区教育惠民资金投入大、覆盖范围广、受惠人数多,力度为全市各县区最大。

    在硬件投入的同时,大亚湾区还在“软件”提升上开展探索,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市内名校的合作,开展“名师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就业“搭桥”▶▷用技能培训对接产业消费升级

    如果说,教育投入让子女入学不再成为难题,特别是解决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大亚湾还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创新就业服务机制,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

    “餐饮原来可以这么玩。”2017年初,参加了霞涌街道办组织的两次培训学习之后,杨翔感叹道。3年前,有着多年餐馆经营经验的杨翔夫妇带着创业梦来到霞涌,在霞涌霞光二路做起了餐馆老板。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快餐式的经营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2016年6月,街道办免费开展的渔家小吃制作培训吸引了杨翔的注意。参加了小吃制作厨师的现场授课后,杨翔学习掌握了霞涌糍粑、霞涌炸耗仔、新村汤圆等本地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随后,他又参加了街道办组织的到番禺、佛山大型美食城进行的一周跟班学习。

    “两次培训让我大开眼界,餐饮原来可以这么玩。”培训打开了他的创业思路,他打算把未来的经营方向与霞涌本地的旅游文化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到在建的霞涌滨海美食街开设一家新店,将特色渔家美食融入到菜品中,吸引更多游客光顾。

    为提升技能水平,大亚湾区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区(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智能化考试平台,在各街道、村(居)委、企业开展适岗培训、按需培训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引导企业和劳动者积极参与技能晋升培训。今年以来,该区劳动力免费技能晋升培训244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能培训1301人),接受培训机构申请技能晋升培训补贴29班次2010人,个人申请技能晋升培训补贴49人,已发放省级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补助资金321.63万元。

    此外,大亚湾区还大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劳动者素质就业、稳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创新打造大亚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岗位和求职招聘信息数据库,为有就业和创业意愿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在全区纳税排名前10名的重点企业中,搭建了个性化的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为相关重点企业在开展招工用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人才引进、社会保险等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优质服务。

    公交惠民▶▷全区纳入公交惠民改革线路22条

    “自从大亚湾实行公交惠民改革以来,我每个月坐车的开支都可以节省近300元。”大亚湾居民丁小姐给记者算了笔账。

    丁小姐家住大亚湾西区,工作却在霞涌,公交车是她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改革前,她乘坐公交车往返需要14元,而实施新票价之后,实施新票价后单程只要2元/人,使用“岭南通·惠州通”刷卡之后更优惠,只需1.6元/人。

    曾几何时,由于人口密度较低、大部分公交线路都是跨区跨市等原因,大亚湾区公交票价高,服务水平不足。2015年1月1日起,大亚湾区正式实施公交惠民改革,通过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和收取公交票款,实现票运分离,从而实施“2+1”票价标准(区内2元,跨区加收1元),降低群众出行成本,规范运营补贴,充分体现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该区有关部门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按照补贴估算,2016年群众每坐一次公交,区财政平均优惠补贴金额达2.13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纳入公交惠民改革的线路达22条,公交车辆306台(改革初期公交线路为16条,车辆为226台)。改革以来,公交运营车辆发送班次约220万班,运营里程5600余万公里,区财政投入补贴资金约1亿元(已剔减公交票款收入及中央油补目前已下达的资金),公交惠民改革受益群众达5600万人次。

    与不断降低的公交车费同步的,是持续优化的公交线网。该区完善横畲村、清泉古寺、龙海二路等相关偏远村庄、旅游景区和新建道路的公交线网覆盖,增强与深圳区域的公交线路连通。创新公交发展模式,开通全市首条途经高速公路的跨区快速公交线路惠大公交快线,为往来大亚湾和惠州中心城区的群众提供快速便捷出行服务。

    为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该区还新增投入全新公交车80台,另外更新淘汰老旧车辆58台。新增和更新投入的公交车中,83台为纯电动公交车。根据群众出行需求,增加线路发车班次,延长服务时间,重大节假日另外增加滨海旅游服务公交班次,组织应急公交车辆提供专线接驳服务。

    此外,该区在医疗、文化、网络等方面的建设也是有口皆碑。在医疗方面,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体化村卫生站已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从2014年35元/人提高到2017年55.88元/人。在文化方面,该区每年为1000名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文化惠民卡,每人每卡发放200元文化消费补贴,2015年起,每年新增6场进社区文艺演出,将文化下乡活动延伸到村小组一级,送电影下乡场次增加到每年432场,全区农家书屋均配备了无线网络设备,实现了无线WiFi网络信号覆盖。

福保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