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梅州是我永远的故乡”


    “虽然我没有华人血统,但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这是美国熊氏集团主席、美国中华工商团体联合会会长熊德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不断地向中国大陆投资,先后捐资数亿元兴办40多所学校、医院和敬老院,资助内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

    “熊家收养我,把客家人的优良传统教给了我。”熊德龙说:“我今天有小小的成就,完全是养父母对我的一种恩情,让我得到中华文化熏陶,让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客家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耳濡目染▶▷中华文化根植于心

    1947年,出生不久后的熊德龙被遗弃在孤儿院。在他八、九个月大的时候,祖籍中国广东梅县的印尼华侨熊如旦、黄凤娇夫妇来到这家孤儿院,想收养一个孩子。一个卷发碧眼的小家伙紧紧地盯着他们,他们便把他抱回家,并起了一个中文名——熊德龙。

    熊德龙儿时的记忆里,养父母光明磊落、乐善好施,乡亲们有困难都找他们帮忙。熊德龙坦言,养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至今受益匪浅。在养父母的精心抚育下,熊德龙一天天长大。

    为减轻家里经济压力,熊德龙17岁起在一家亲友开的海绵厂打工。他勤奋好学,很快在生意场上表现出过人才华,20岁便开始创业。“我常以‘孝敬父母、忠义朋友、信誉事业’的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熊德龙说。他很快赢得客户与生意伙伴的信赖,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印尼工商界的新星。

    从烟酒制造、金融、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旅游到新闻媒体等领域,熊氏集团的企业如今已拓展到北美、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心爱国▶▷捐资办学报效桑梓

    “梅县人收养了我,我要让后代都记得,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看到山区人民生活艰辛,熊德龙的内心很不平静,“我深知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自己受教育的机会有限,我希望能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他先是在梅江区三角镇泮坑小学和水白中学捐资兴建校舍,改善当地教学条件;1984年冬,梅州市决定创办嘉应大学(今嘉应学院),他得知后,捐款210万元人民币。他不仅自己捐款,还在美国各大城市和其他地区动员华人华侨,筹募了一笔可观的建校资金。

    熊德龙先后为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梅县人民医院凤庚楼、贤母桥、德龙大桥、如淡长廊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捐资逾2000万元人民币。

    不管在什么场合,熊德龙都以一个中国人、客家人自居,“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中国梅州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永远是客家人的儿子”。

    策划 黄颖川 郑佳欣 陈思勤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通讯员 邓锐

深圳东湖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