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精神疾病患者亲述:"消除偏见 接受规范治疗可早日回归社会"

    “生病了就治,治好了就回家,然后继续上班。”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病、住院、回家是再正常不过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但这个过程对于患了心理疾病的患者来讲,显得却十分困难。因为在他们面前有两道障碍,一是因社会歧视,导致有他们不能正视疾病,拒绝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导致病情严重;二是出院后,回归社会往往得不到接纳。

    罹患双相障碍十余年的小严(化名)对此深有体会,为此,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病友,消除偏见,接受规范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也可以回归社会。

    这个故事要从6月21日,他来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说起。当天,小严因躁狂发作,家人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通过警察帮助被送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

    小严的母亲王阿姨(化名)介绍,刚来医院时,小严表现特别兴奋,话多,不停地忙碌着,说要干大事等,看到孩子这样不知疲倦地状态,对自己生病也没有认识能力,十余年来,作为母亲十分心疼。

    小严的主管医生陈黎明告诉记者,临床上,双相障碍症状复杂,双相分型主要包括双相I型和双相II型。躁狂发作时,患者的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不停忙绿。精力旺盛,睡眠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易与周围发生冲突,性行为轻率。通常他们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并不知道自己病了。而抑郁发作时,患者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患者会感觉到绝望,认为自己无出路,无助,感觉自己没什么用,一无是处,对自己的现状也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小严的病情,科主任陈黎明为其制订了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精准的判断和合理调药,两周后,小严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的专业诊治、耐心沟通、细心看护和日常关心,让王阿姨感动不已。

    8月22日,王阿姨将自己手写的一封感谢信和锦旗送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金紫山院区男三病区。她在信中这样写道:“在这37天的住院时间里,陈黎明主任对孩子的病情作出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而且效果显著,孩子不再胡言乱语,对家人的探视也知道感恩,对治疗效果我们家人非常满意。特别感谢的是,孩子在住院期间,其因脂肪肝、心悸等自身疾病引起的情绪低落等身心双重困扰,都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关心。”

    “这次住院经历,我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精神科医护人员他们每天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患者,身心也长期处于紧张、疲惫中,但是他们面对我们每一个患者和家属,依然耐心解答家属每一个疑问,耐心地跟患者作心理治疗,细心地观察我们的病情变化并作出合理的用药调整。医生的仁心仁术,让我特别受触动,我特别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28日,小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如今他已经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他也想通过媒体告诉病友及其家属,希望他们摒弃偏见,正视疾病,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以早日回归社会。

    记者了解得知,严重精神障碍这种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仍被歧视,所以一旦一个家庭出现一个这样的病人,最常见的做法是把他/她关在家里,最好不要让周围人发觉。但现在通过专业的个体化治疗,这些病人不仅能走出“牢笼”,还尝到了自食其力的滋味。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领过工资,当通过自己的劳动第一次拿到报酬时,你能想象他们受到的是多大的鼓励。

    “看到诊治的患者能回归社会和家庭,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们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们向前进的动力所在,但遗憾的是,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因为各种顾虑,愿意让患者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还是不多。”陈黎明说。(蒋永劲)

福保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