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陈俊德:一个山村教师41年的真情坚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潘志贤 通讯员封德 摄影报道

    今年,是小学教师陈俊德坚守河南南阳深山教学点的第41个年头。

    41年来,很多时候,教学点除了孩子们,就只有陈俊德一名教师,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语数体音美都是他一人负责。从青葱少年到满头华发,陈俊德用41年的坚守,在河南省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谱写了一曲教书育人的赞歌。


    攻坚克难扎根山村

    197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陈俊德19岁。恰逢村里新设置教学点,陈俊德就被派往距村10公里处的教学点。

    8月底,怀揣热情和梦想的陈俊德来到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深山沟。围着方圆四五公里的山村转了两圈,陈俊德也没找到教学点在哪里。村干部无奈地说:“实在没有闲置的房子用来办学,就把这三间牛圈当学堂吧!”

    听说派来了老师,全村的人都来了。十几个青壮年劳力二话不说,开始清理牛圈。

    没有课桌,村民从家里找来几块长木板,用土坯支起来;没有黑板,村民找来一个箱子盖挂在墙上;没有凳子,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往教室里搬;村民还从山上砍来木棍,从家里抱来麦草,为陈俊德搭建了床铺……

    9月1日,教学点如期开学。为了改善办学条件,陈俊德利用星期日自己动手脱坯、垒墙,把教室和牛圈隔开,还用石灰在墙上制作了一块黑板。


    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陈俊德带领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捡橡壳、挖草药,积极增加收入……在这个教学点,学生们的书本费、作业本费全免,连孩子们用的铅笔、橡皮,也是免费的。

    爱生如子真心办学

    作为深山长大的孩子,陈俊德更懂山里人的梦想,那就是让孩子走出大山,走进外面的世界!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陈俊德肩负着山一样的责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每天夜里都在昏暗的油灯下备课、批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晚饭后,还把成绩差的学生留下补课,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随着时间推移,教学点的学生越来越多,年级也越来越多,最忙的时候,陈俊德一人教三个年级的复式班。

    虽然教学点的硬件提升缓慢,但教学成绩却不断提高,陈俊德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逢年过节,乡亲们都要请他到家里吃饭,把这个老师当成自家最亲的亲戚。


    陈俊德清晰地记得,1990年,一个叫樊晓军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但家离教学点有5公里曲曲折折的山路,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差,家长不愿意让他上学,陈俊德一次又一次家访都无济于事。

    最后,陈俊德向家长承诺:“孩子和我同吃同住,一切由我照料!”家长才勉强同意把孩子送到学校。


    山里的孩子因生活条件艰苦和经济落后,学生辍学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入学,陈俊德走遍了全村每家每户,最终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连年达到百分之百。

    淡泊名利情系山乡

    41年的坚守并非一帆风顺,陈俊德有很多个离开山乡的机会,也有好几次差点离开山乡。

    1990年前后,因香菇富起来的山里人开始把家搬到山外,教学点的学生也渐渐少了。随之而来的是撤点并校,一些教师陆续调出。

    陈俊德没走,因为“不能让山区孩子没学上。”


    在陈俊德的抽屉里,藏了很多“小秘密”——西峡县“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绿色学校园丁奖”“最美乡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第三届道德模范”……陈俊德不好意思地笑了:“这都是上级给的荣誉!”

    眼瞅着到了退休年龄,陈俊德坦言:“让山里孩子能就近读书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果学校需要,我会继续坚守,直到我走不动为止。”

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