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惠州以“先行者”担当擦亮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金字招牌”

    双月湾位于惠州惠东县港口镇,由大亚湾和红海湾相邻的两个半月形海湾组成,由此得名。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惠州实践下篇

    随着一个个重大临海项目落户南海边上的大亚湾,“蓝色引擎”正在激发出更大的动力,带动着惠州融入全球产业链。

    在挖掘海洋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惠州丝毫没有放松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今年4月,惠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级的《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对281.4公里海岸线、473平方公里的海岸带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保护。

    秉承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的惠州,一直都将保护好这湾美丽的海滩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全省最佳,95%的近岸海水水质达到一、二类水质标准;自然岸线保有率为4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份成绩单背后,是这个海洋大市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努力见证。这些年来,惠州进行了诸多在全省先行一步的保护海洋的探索,不断擦亮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金字招牌“。

    长期坚守严格保护▶▷保护区占海域面积比例全省最高

    今年10月16日,在港口海龟湾沙滩上,99只小海龟逆着海浪,慢慢地爬进了大海的怀抱。这是我国首批人工海龟增殖放流活动的一幕。“为有效保护海龟,保护区从2008年起便开始了海龟的人工繁殖研究。”惠州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惠州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陆唯一的海龟保护区,位于南海北部大亚湾和红海湾交界处,总面积18平方公里,另设外围保护带海域700多平方公里,历史上一直是海龟产卵的传统场所,当地人称“海龟湾”。

    惠州海龟湾的幸存,源于保护区的建设和法制保障,得益于当地对生态的长期坚守和严格保护。

    从1984年开始,惠州启动了对海龟湾实施保护管理措施,随后成立海龟保护区并不断升格,成为国家保护区,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法规保障。2013年,《广东省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出台,让这片天然海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从每年投入40亿元种树治水到整治考洲洋、建设惠州美丽海湾,不仅“惠民”,也为绿海龟在漫长的产卵期进行栖息和觅食提供了天然食堂和安全洄游通道。

    实际上,在惠州281.4公里海岸线上,除了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外,还有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头岩海洋特别保护区和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海洋保护区,保护区占海域面积近25%,占比在全省最高。通过设立海洋保护区,惠州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大面积设立涉海保护区,彰显了惠州对这片海域的重视。此外,惠州还通过多种方式,探索营造更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从2002年开始,惠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人工鱼礁建设。10多年来,该市完成了大亚湾大辣甲南、大辣甲东北等多个生态公益型和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区的建设,面积达37平方公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增殖、保护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的效果。

    这些年来,惠州一直加大海洋牧场的投入,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的空间,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这一举措,对惠州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显著效果。

    率先推出保护规划▶▷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管控能力

    随着重大项目的频频落户,如何避免遭受因开发企业扎堆进驻损害海岸线资源,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海岸带是海洋经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惠州都高度重视保护好这条‘黄金地带’。”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

    2014年,惠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海岸带规划和保护的建议》列为重点建议。随后惠州市住建局会同市海洋渔业局牵头组织编制《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直至今年4月出台。

    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解释,规划聚焦于海岸带各类资源的综合统筹、保护和有序利用,集约发展,及有效解决海岸带管理当中的很多现实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对海岸带的生态、资源、水环境保护和空间资源、建设后退、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安全防灾等、海岸线(带)资源管制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如在海岸带的管制方面,规划提出“两区四线”空间管制。其中,“两区”分别是禁建区和限建区;“四线”分别是近岸建设协调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河道及湿地保护蓝线、海岸建设后退线。

    当前,惠州沿海各地都在以该规划为依据,坚守对海岸带的保护。“只有海岸带保护好了,惠州未来海洋强市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

    除了这份规划,在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探索中,惠州还有诸多在全省的率先——在全省率先成功破题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海洋综合执法水平全省领先,建成全国海洋防灾减灾综合示范区并在2016年12月通过国家海洋局验收,广东唯一开展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试点市等,这些都是惠州坚持改革创新、综合管控得力的结果。

    此外,惠州还开展了不少前沿性研究,比如牵手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等,为惠州接下来的保护海洋生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海洋文化宣传▶▷全社会共同守护“蓝色国土”

    今年3月,一头抹香鲸在大亚湾海域受困数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惠深港三地联合全力救护,但这头抹香鲸最终不幸死亡。抹香鲸的离去已经无法改变,而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经过充分考虑,惠州市决定建设惠州市抹香鲸主题展馆,以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对海洋动物的保护意识。

    如今,抹香鲸主题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正紧锣密鼓开展布展设计,预计2018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届时,这个独特的主题展馆将成为惠州开展科学普及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爱护海洋动物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

    其实,惠州向来都注重对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文化宣传,重视公众海洋意识的培养,让爱海护海的理念深入社会人心。两年前,惠州专门组织的海洋行活动,就是该市主动搭建宣传平台的一次有益尝试。

    从2015年5月开始,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了一场历时两个月的“魅力海洋·美丽惠州”的大型走访报道活动,不仅全方位展现了惠州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资源、海洋环境,而且也让更多市民了解到惠州向沿海城市发展过程中,怎样既保护用海又开发用海,显著提升百姓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在海监大亚湾分局大队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对海洋执法的现场报道,执法队伍也获得了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让更多人参与到海洋治理中来,共同守护好惠州这一巨大的宝库。

    此外,惠州还通过纪念日活动、文化旅游节、海洋公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更多社会民众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从2007年开始,惠州开展了休渔放生活动,并在2008年决定每年的6月6日定为“休渔放生节”,成为全国首个设立“休渔放生节”的城市。这些年来,惠州累计向大亚湾海域和考洲洋海域增殖放流海水种苗超过20个品种,数量超过1.7亿尾,这个特别的“节日”也成为惠州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特色文化品牌。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激发更多人加入到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队伍中来,让‘蓝色国土’更加美丽!”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

    撰文:叶石界

海山人力资源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