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大铁锅柴火灶石头压……回味“老”豆腐的那味道


    坚守了50年


    保持技艺传统


    柴火灶烧开大铁锅


    江都大桥镇三义村马场六组66岁的朱志荣师傅在当地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卤水点豆腐的能手。16岁时,朱师傅就跟着村里的朱氏宗亲老手艺人学会了卤水点豆腐的传统手艺,这门手艺一干就是50年。

    50年了,还是那个味!

    大铁锅、柴火灶、卤水……朱师傅的豆腐坊已经有些年头。“除了磨豆子的工序是电动的,其他工序仍坚持老传统。”朱师傅说,原先磨豆腐是个苦活,要将泡了一天一夜的黄豆磨成豆浆,需要一户人家的壮劳力上场,推动石磨不停地磨,一推就是一两个小时。

    磨完后,还要把磨出的豆腐渣通过搅拌过滤,二次出浆,每次手要伸进冰冷的水中搅拌,然后将拌匀的豆腐渣放进挂好的纱布袋靠人工来回翻滚。

    现在,有了电动的磨浆工具,尽管省心了些,但朱师傅仍然用人工来回翻滚的传统方式出浆。

    加工的豆子可堆成小山了

    朱师傅说,豆腐好不好吃,出豆腐多与少,都跟点卤水的时间、多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烧熟豆浆就很有讲究,豆浆被装进锅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锅,用柴火不停烧煮加热,直至大铁锅里“开花如行云翻滚”。

    每年春节前加工的年豆腐所用的豆子就达几千斤。几十年来,老朱夫妇加工的豆子可堆成一座小山了。

    “点过卤水,就成了松散含水的豆腐脑。”再通过挤压,块状豆腐就形成了,可根据客户的口味,压得嫩一些或老一点。

    这么多年,朱师傅一直延用搬石头压制豆腐的做法,因为操劳过度,朱师傅的鼻孔时常出血。当年年轻力壮,用凉水拍拍脑门,不出血了继续干。

    守住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随着机械化电动化,现在能守住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方便乡邻,每年春节前,老朱夫妇就要拉着沉重的铁锅等,辗转于周边乡村,为庄户农家加工豆腐。

    天气严寒,遇到下雪,也会临时搭个棚子,靠着白天烧豆浆的柴火灶的余温,铺上稻草打个地铺,昼夜帮村民加工。

    过过苦日子的老朱夫妇还抽空端上几块新鲜的豆腐,送给村子里弱势人群,让他们尝尝卤水豆腐。在寒冷的冬日里,传递最淳朴的味道。

    记者 孟俭 实习生 杨念仪 

    摄影 朱小军

粤海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