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事关胜负军委五部门联合部署这项关键工作

  原标题:事关胜负,军委五部门联合部署这项关键工作

  撰文丨李岩

  近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消息,涉及我军官兵在战时的“舌尖”问题。

  关于“吃”的话题,对于绝大多数读者应该是轻松而享受的,但聚焦到军队和战时,后勤寄养绝不是被当做儿戏看待。

  日前,军方给出结论称,目前我军野战热食快餐化已经初步形成体系,标志着解放军野战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观察到,这一切和组建近两年的军内“后勤兵”脱不开关系。

  此轮军改中,解放军调整组建了军委直属的联勤保障部队,足见中央军委对于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视。

  每年至少连续7天实吃实训

  由于中国人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因此对野战热食化的要求极高。相比于西方国家,这一点让我军的战时后勤保障难度大增。

  近日,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探索实践活动在各军种部队陆续展开。军报披露称,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等5部门联合对此进行部署。这些探索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全军饮食保障由生活型向打仗型转变。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领导的介绍中,在全军加快推进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是实现上述转变的重要一步。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体系的特点,军需部门领导总结为:快速制作、快速分发、快速前送、快速用餐、快速清痕。

  上述体系的打造并不容易,军报披露了以往我军野战饮食保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野战饮食保障训保脱节的体制性障碍、习惯“四菜一汤”传统饮食的结构性矛盾和保障标准不配套的政策性问题。

  其中,读者或许无法理解饮食保障怎么也会存在“训保脱节”的问题。和作战部队一样,要想保证战时保障跟得上,保障力量平时的训练同样必不可少。针对此,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已经被列入军事训练大纲,进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各部队结合野外驻训、军事演习和重大军事行动开展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作战部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连续7天的实吃实训。

  此外,近些年后勤保障部门针对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条件、不同保障环境和可能采取不同作战力量编成,提出战时宜采取因地制宜的办伙规模,宜营则营、宜连则连。根据部队任务,区分单兵、战术、战役三个层次,采取灵活多样保障方式。

  联勤保障中心的位置有玄机

  政策说明比较晦涩抽象,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找到了一个“典型案例”。

  日前,74集团军某部官兵远程机动参加演训任务,途经江西和安徽。但此次长途奔袭,战士们的胃相较以往得到了优待。

  针对军队“过境”,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协调地方粮食部门,分别在江西宜春和江西庐江的高速服务区开设保障服务点,跨区实施快餐化饮食保障。政知见注意到,在服务区的就餐大厅内,每个战士都可以领取到刚刚出炉的饭菜以及水果、矿泉水。从视频中看出,战士们的饭菜大概包括卤蛋、豆腐泡、青菜、排骨。

  74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袁锋透露:“以前我们部队长途行军或者到外战区执行任务,通常是采取自带干粮或一些简单的社会化保障,而现在一到高速服务区,联保中心就给我们送来了可口的饭菜,官兵非常欢迎。”

  上文中提到,我军在军改中调整组建了专司后勤的联勤保障部队,并在武汉设立联勤保障基地,在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设立5个联勤保障中心。案例中的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披露,其和江苏、安徽、上海等华东五省一市的粮食部门协调对接组成了饮食保障服务网。

  从前述的后勤保障模式中可以看出,和战区类似,分设在不同地区的联保中心各自负责临近的区域,每当有部队“过境”,后勤保障就要跟上。这样的“划片”保障模式,各个联保中心的地理位置设置很有讲究。政知见将几个联保中心的位置从地图中标示出来,大家就明白其中的玄机了。值得提到的是,熟悉我国铁路交通网的读者,对于武汉、沈阳、郑州等城市一定很敏感,他们无疑都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交通枢纽。

  军民融合,管做管送

  政知见注意到,不论是野战饮食保障模式还是食物运送,我军后勤体系的打造过程中的“军民融合”味道越来越明显。

  日前,军报透露了军方打造军队后勤保障的思路:

  构建“军委制定标准、部队提报需求、地方加工配送、军地联合前送”的军地保障链条,搭建区域集中筹措资源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和地方优质保障资源,形成军为骨干、民为主体、军民融合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格局;

  按照“部队提需求、政府来搭台、企业搞研发、官兵来检验”的思路,将野战食品、野战饮食装备器材科研向社会开放,利用地方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

  上述的案例中,无锡联保中心在对接地方政府、粮食部门的同时,也和地方优质大型企业签订协议,确保供应商将新鲜的副食品直达送至指定区域。类似无锡联保中心的做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优秀副食品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加入野战饮食保障链条,让“营养餐”直达战场前沿。

  今年夏天,一场军地联合保障演练在华山脚下打响。让参演官兵没想到的是,在道路遭“敌”破坏的情况下,地方食品公司的热食快餐搭载物流公司的无人机,“飞”到了战场一线。“动用地方无人机定点投送。”军地保障人员从军需物资收储帐篷中取出单兵食品套餐,快速打包装入两架随时待命的无人机。两架无人机在远程操控下,飞越被毁道路和桥梁、穿过山地,精准地将热食快餐定点投送到目标地域。同时,地方物流公司冷藏快递车装载副食半成品,快速运输和配送至指定地点。

  17式口粮为啥更好吃?

  部队长途奔袭,吃饭问题可以由区域内联保中心解决;不同的作战场景下,跟随连队的炊事兵将依据宜营则营、宜连则连的灵活方式进行保障。但即便后勤保障做到了一百分的准备,也绝不能忽略战场上最为极端的情况,即作战单元和后勤供给的联系被切断。

  这种极端情况下,单兵野战口粮便必不可少。

  从建国初期,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吃的压缩饼干,到军迷熟知的09式、13式解放军单兵自热口粮,我军的野战军粮历经了多次迭代。除了口味更加丰富外,营养配比也更为合理。可喜的是,去年军方披露,解放军单兵口粮再次迎来更新。

  2017年3月,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与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共同召开单兵自热食品研发工作部署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和从全国遴选出的17家食品生产企业参会,共同推进食品科研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我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单兵自热食品改进科研任务,食品研发实现从军方主导向社会力量参与转变。

  8月,军报披露称我军单兵自热食品再添9款新餐谱,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包装上印着醒目的“17单兵”。而它的上一代,印的是“13单兵”。

  这次新研制的单兵自热食品除了菜谱得到更新,食品包装体积和重量也减少10%左右,易于官兵携带。对于17式单兵自热食品,军报评价称:

  既有炒饭炒面等传统餐谱,又引入主食、副食分开加热方式,配合多种调味酱、小菜和巧克力、能量棒等,营养搭配更科学,口感明显改善;

  餐份食品提供的能量更充足,符合不同作战地域、环境条件下的应急应战能量需要;

  大部分产品都能在10分钟之内将食物中心温度加热到65摄氏度左右,时间比现有产品缩短三分之一,基本能满足高原高寒、边防海岛等不同地域部队平战时应急热食保障;

  大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阿尔法大米生产工艺,较好解决了米饭回生等问题,采用新含气调理技术,确保面条软硬适中、不浆糊,采用无菌包装技术,可与食品加工同步杀菌,不需二次杀菌。

  资料 | 军报 央视 北京青年报 中时电子报

 

 

责任编辑:张玉

深圳南头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