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52岁嘉陵江大桥 今年即将大修

  记者 邹宇 实习生 傅黎黎

  重庆这座城,依山傍水,长江和嘉陵江两江合抱,日夜流淌。在嘉陵江上建一座桥,是重庆人多年的一个梦。

  1966年元月,这个梦想得偿所愿,牛角沱嘉陵江大桥通车,宛如一条空中纽带,连接着江北和渝中区,它是重庆主城区唯一的文物桥,也是重庆主城区第一座跨江大桥。

  上世纪60年代牛角沱只有车渡

  在嘉陵江上修一座桥,是重庆人数年以来的愿望。

  史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仅据江北工业区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应经陆路进出的燃料、材料、机具、设备、产品等各项物质均达300万吨以上,日平均打8200余吨,以4吨载重汽车运输,每天即2000车次以上的交易量,而来往于川东北的物资和大江两岸的人流还不在内,车渡根本无法满足当时巨大的需求。

  在《重庆牛角沱嘉陵江城市公路桥复工设计任务书》中写到:“目前因无桥梁相通,汽车来往只能依靠中渡口轮渡过江,加以本市冬春大雾特多,夏秋洪水封渡,平均每天仅能渡过汽车238次,距离需要甚远,以致汽车排队候渡现象特别严重。”

  上世纪60年代住在牛角沱的朱强国回忆,牛角沱嘉陵江大桥通车前,相国寺与牛角沱,是市中区与江北区之间的重要渡口码头。江北区渡船过河的人很多,因此牛角沱码头总是十分繁忙。

  大桥建造土方法起了大作用

  1958年12月大桥正式开工,可是困难也随之接踵而至。

  朱强国回忆道,先是1959年全国粮食短缺,人们根本没有精力去建桥。随后又碰到中苏蜜月“拉爆”,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90名,其中就包括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建设专家。

  再度复工,已是19***年,这随后的两年,重庆人在它身上倾注了无限激情。

  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着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老照片和建设资料,记录了当时大桥修建的全过程。其中,“人力”二字反复提及。“T”梁以人力推运、人力抬骨架于底模上、人工推梁转入运梁正线……

  那时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建设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现代化工具,就用土办法,用千斤顶,人们肩挑背扛地架起一座桥,更是把建桥用的水泥、钢材当金子用。大桥上清寺一端,原本是一座山,为建引桥,工人们全靠人力在山上挖出一道凹槽。

  在“水下基础施工简介”中这样介绍:设备要求齐全,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在设备不能满足之时,全体职工干劲冲天,以敢想敢干之精神,大搞土洋并举、以土代洋,创造性地以土扒杆代吊机,以道木垛代替钢塔架下沉围令,以木驳代铁驳……等。奋战83天,战胜了洪水,并如期完成了复杂的水下基础工程。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也了解到,嘉陵江大桥建造工程可谓集聚了全国的力量,修建队伍是刚刚完成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队伍,修桥的设计专家、技术人员都来自国内。钢结构跨江大桥,当时不仅是西南第一,在全国也是寥寥无几。

  “是重庆人在城市建设中创造的奇迹”。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牛角沱大桥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说起这事也激动不已。

  桥位选址原本有两个地方供选择

  事实上,重庆市区首座城市公路大桥的修建原本有两处选址。

  在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收藏的《重庆市嘉陵江公路桥设计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桥桥位曾考虑两处,即牛角沱与高家花园。”

  为何最终选择了牛角沱?据《意见书》记载,一是因为牛角沱属于重庆当时的市区范围内,高家花园在市区上游;二是因为桥位的选择与所采用的设计水位有关:牛角沱桥位适合于自然水位和低坝水位,高家花园桥位适合于中坝和高坝水位,如果设计水位可以不考虑远期影响,则选址为牛角沱。

  通车引发城市万人空巷

  在城建档案馆关于“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中记录到,日夜三班奋战,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于1965年10月重新开工,1966年元月18日完成,全名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桥长600.56米,宽21.5米。1966年元月19日下午4时剪彩通车。

  据江北区的老居民80岁的刘大爷回忆,通车时现场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通车后的那几天,桥上的行人依旧很多。”而住在桥两端的市民,每每家里来个亲朋好友时,都会带他们去嘉陵江大桥上走一走。

  1966年1月,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时,对重庆人来说意味着摆渡船过江的历史逐渐消逝。牛角沱码头渐渐失去作用,直至消失。

  过去,嘉陵江大桥的桥头还有武警站岗,位置就在桥的两头。作为重庆现代桥梁的鼻祖,2009年嘉陵江大桥被评为重庆市级文保单位。

  车流量太大修建复线桥

  据档案记载,1991年,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日通行车辆开始进入饱和,日平均车流量29678辆。

  从1992年以后,该桥的交通拥挤就显得更加突出,尽管有石门大桥的分流作用,但远跟不上车辆数量的增加。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从1992年以来,几乎白天和傍晚全部处于拥挤状态。1997年时,该桥早已处于过饱和状态。

  为迎接澳门回归,在嘉陵江之上,又一座横跨渝中区和江北区之间的大桥——渝澳大桥架起,一期工程于2001年建成通车。渝澳大桥距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约200米,两桥被称为“姊妹桥”。渝澳大桥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嘉陵江大桥的交通压力。

  以嘉陵江为纽带,从荒芜的不毛之地到人潮涌动的繁华市区,江北在重庆城市版图之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今年即将大修

  不会改变原貌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了解到,因为沥青罩面严重磨损、桥梁伸缩缝损坏,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曾于2008年进行过一次桥面大修,但是运营年份过久,还存在较多缺陷病害,预计今年将再次对大桥进行维修。

  2009年,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被列入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局下发的批复中提到,希望当地文物部门,以及业主方提供桥头栏杆以及桥头围栏、桥头堡现状测绘及大样图,对其病害部位、原因及残损量进行标注,并补充其原有工艺做法和说明。同时,希望大桥栏杆、桥头围栏、桥头堡等修缮措施得到细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如需要修缮时,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大桥管理处相关方负责人透露,此次维修方案确定的一个原则是“修旧如旧”,即不会破坏嘉陵江大桥的原貌外观,设计方案也是有文物勘测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 

  这意味着,那些看着大桥长大的重庆市民,不必担心大桥会变样,它依然会是半个世纪前老重庆的活化石,见证了飞驰而过的车辆从东风、解放变为现在的奔驰奥迪。

  在一座座崭新亮丽的桥梁出现在这座城市的时代,嘉陵江大桥多了些沧桑,它依旧承载并见证着重庆的变迁和发展。

桃源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