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下足“净化”功 擦亮椰城颜


老街水巷口干净整洁。


洁净的海口龙昆南路。


长流镇党员干部周末在五源河湿地公园植树添绿。

 

 

   从随处可见垃圾到难见果皮纸屑,从路上坑坑洼洼到全部沥青硬化,从黄土裸露到披上花草,从流动摊贩占据路口到全部引导入店经营……“做梦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大变化。”家住流芳路的王光见证了门前这条背街小巷的蝶变。

    在城市更新中,海口瞄准市民痛点,坚持将民本理念融入到经营城市的点滴中,狠补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内外兼修撑起民生“里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努力做大做优做强海口,让老百姓拥有越来越高的生活品质,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1

    路见本色 装扮城区如花园

    走进海玻路,地面平整干净,新植树木绿意盎然,一株株三角梅吐露芬芳,商铺一派规范化入店经营景象。“一条‘糟心路’变身‘美加净’了。”1月9日,社区网格员庄玉梅开心地告诉记者。

    “每到雨天,居民就烦心。”2014年就担任秀中社区网格员的庄玉梅回忆,原先,一到下雨天,海玻路上的坑洼地就形成积水点,车过水花四溅;路边60多家商户,几乎都出店经营。

    在海玻路上经营文具的商户陈国明看来,车辆乱停放和路边小广告同样困扰着曾经的海玻路。

    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让海玻路逐渐蝶变。坑洼不平的道路一段段铺上了沥青硬化,人行道装上一块块彩砖,路边种植了绿树,裸露的黄土上种下翠绿小草,盛开的三角梅迎风绽放。

    流动摊贩和出店经营是整治的重点。经过街道社区的多次劝导宣传,执法部门的严管重罚,商户渐渐养成入店经营的习惯。流动摊贩被引导进入市场经营,路边划上免费停车位让车辆有序停放,商户店面进行了统一规划,路边墙壁小广告被全部铲除、统一刷白,100多处精美宣传标语装饰了立面,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氛围。

    海玻路的“路见本色”是海口背街小巷蝶变的缩影。近三年来,海口先后完成了240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升级,破损的墙面全部美化、天空杂乱的电缆线挥别“蜘蛛网”、节能路灯照亮出行路、精心疏通城市“毛细血管”、健身路径升级休闲生活。

    小巷美了,大街更靓。灵山镇海榆大道是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到海口市区的首段道路,被誉为“海南第一大道、第一门户和第一印象”。经过短短5个月的再升级改造,海榆大道建成4个人行地下通道、4个公交车站,补种上了红花木棉、凤凰木等数十种花期植物。

    “这几年,海口主干道真可以说是‘快速美颜’。”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市民林天宇对不断提升的城市颜值连连点赞。海口陆续完成海榆大道、新大洲大道、琼山大道、国兴大道、滨海大道等园林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升级改造海府路、白龙路、火山口大道等交通要道,针对美兰机场互通、那梅互通项目、火车东站节点等周边绿地景观进行升级,绿化美化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

    

    2 

    焕发新颜 美丽乡村更动人

    近年来,海口坚持城乡同建共治,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中有更多获得感。实施“万村绿化”工程,在村头房前大量栽花、种草、植树,全市行政村新增绿地不低于967万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9%。同步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把垃圾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在农村广泛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活动。

    脏乱越来越少,村子越来越美。走在海口冯塘村弯曲的柏油路上,两旁高高的绿树映入眼帘,穿透树叶的光束在地面投射出随风而动的光斑,仿佛世外桃源。村舍外墙上,或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是刻着村规民约的字板。2015年7月以来,村里的卫生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增设了垃圾桶,村民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村民们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拿出扫帚扫干净。” 该村的村民小组长冯在福说。

    村里美,人心更美。自美丽乡村创建以来,冯塘村携手企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亮点,园区会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补助。村里的老人自觉组织起来参与村里的保洁工作。“一点都不累,反而很开心,看到哪儿脏了就动手扫一下,环境变好了,游客多了,我们也受益啊。”今年78岁的陈健钟算是保洁队的“老大哥”,他每天都带着另外3个固定组员在村子里“巡逻”,一天要清扫3至4次。就这么一天天坚持着,陈健钟和他所在的老年志愿团队自该村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至今已义务当村庄保洁员近10年。

    海口重视乡村的建设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尤其是文明生态村“连线成片抓创建”的新思路,实施文明生态圈、文明生态片、文明生态线递次辐射带动的新举措,构建起圈、片、线环环相扣的创建新格局,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3

    “水城”澄净 河清荡漾绕城流

    每天早上,美舍河群上村休闲广场格外热闹,社区居民爱到这座家门口的小游园健身。正在晨练的市民林欣感慨地说,原先这里就是个臭水沟,岸边杂乱的灌木丛生,河畔广场从社区最受欢迎的休闲场所逐渐成了“闹心地”。

    随着纳入美舍河水体综合治理,这里变成热火朝天的治水现场。海口通过科学治理、成本控制、社会共治、机制创新,变过去的“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历时9个月,河边的私设排污管被一一摸排出来并清除掉,建起了多处浅滩、湿地,在河滩上种植本地大叶油草,在3.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弃场之上,建起1.4万平方米的八级梯田人工湿地。美舍河重现水清、岸绿、白鹭飞的和谐美景,休闲的人也比以前多了。

    “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以最难治的海口市美舍河为示范全面推进水体治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俞孔坚表示,海口将“大脚革命”理念贯穿治水全过程,生态治理系统施策,美舍河治理是城市生态修复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先进经验可有效“复制”到其它水体治理中。

    记者了解到,海口还在美舍河中尝试种植红树林,这是我国首次在城市内河成功种植红树林。按照这种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进行治理,花钱不多,却有更好的效果。在最近多次的强降雨中,美舍河河岸经受住了考验,美舍河沿岸积水比平时少,退水也比平时快。去年11月,全省推进河长制暨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现场会在海口市召开,美舍河治理经验向全省推广。美舍河的治理成效得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生态治水永远在路上。江海交汇,河湾湖汊纵横,溪流水道绸密,素有“水城”之称的海口,继续把水体治理作为“净化”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大力推广复制美舍河治理的科学路径和经验,全力抓好“两湖两沟一溪”等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市域水系连通,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恢复海口“水城”风貌。

    

     4

    创新管理 精细呵护净椰城

    创新一种模式,美丽一座城市。海口创新城市管理治理模式,实行环卫PPP一体化作业改革,将以往一个区域内的各城市部件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变为由环卫企业一揽子管理,增加环卫作业的内容,拓宽了作业范围。PPP项目企业进驻后,各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大幅提高机械化作业率,新增机扫车、清运车、护栏清洗车等一大批设备,使作业效率明显提升,全市机械化清扫率已达70%,建成区一、二级城市道路机扫率达100%,各类环卫作业车辆达到3252辆。

    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量的人员不再从事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作业,全部转入背街小巷和进行环卫保洁作业。PPP企业通过利用大型公司的设备优势和管理优势,不断增加环卫机械化设备的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城市变得更加洁净、美丽。

    全覆盖管理成为促进海口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新特点。实行环卫PPP一体化模式后,海口将过去由社会企业承包管理的水域卫生和无人管理的“三无小区”、城中村的卫生管理交由各区环卫PPP项目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陆地、水域卫生管理全覆盖,真正做到了卫生管理无缝隙、无盲点。

    为了强化环卫作业质量监督,海口建立了监督管理专业队伍,通过搭载数字化管理平台,对PPP企业的运行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管。环卫部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在各路段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微信群等各种方式通知PPP公司,督促整改。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环卫管理工作落小落细,及时发现环卫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弊端,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城市管理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环卫ppp改革,海口还力推城管队员下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推行属地网格化管理,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社区城管既是执法者也是服务员,他们经常与社区干部、网格员等一道对辖区店铺单位“门前三包”和病媒生物防制等进行检查,帮助商家整改,逐步实现由“临阵突击”到“长效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嬗变。

    为强化法规制度保障,海口先后出台了《海口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海口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海口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等20余项城市卫生管理法规、规章,使城市精细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了有效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市环卫局负责人表示,海口重点加强对环卫企业的监督考核,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等环卫管理机制,提高主城区清洁保洁效率。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开展农村洁净家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全域海口干净整洁。

    

    现场直击

    

    河新园新路新

    

    海口打造幸福城

    

    天蓝水清,绿意满城;新修的道路方便市民;城市内的公园、小游园让百姓“进得去、留得住、玩得开”。海口以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为近期重要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城市颜值和品位逐步提升,魅力和活力日益彰显,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河流治理 百姓安心

    

    鱼翔浅底,鹭鸟齐飞,松鼠欢跃,一片生机,经过治理后的美舍河重新焕发了新容颜,成为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根据地,人们三五成群,在树底下棋,在河边散步。

    “记忆中的美舍河又回来了。”1月9日,74岁的王玉慧老人告诉记者,以前的美舍河水清澈如碧,经常看到人们在河里游泳,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再加上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美舍河被污染了。“后来也几乎不去河边散步了。”王玉慧说,她住在这里几十年了,对美舍河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现在的美舍河,河水又变得干净了,河岸变得美丽了,重新走在河边,她觉得很欣慰。

    

    公园绿化 和谐舒心

    

    鸟儿在枝头上欢唱,市民在园内漫步健身。尚在改造中的万绿园依然绿得冒油,一直是人们的欢乐圣地。

    在万绿园腾飞广场的绿茵上,一场特殊的球赛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Wiser球(高智尔球)。”球员刘海军告诉记者,这种球艺运动是一种君子球,既要与队友团结互助,又要尊重自己的对手,双方球员创造了和谐友善的球场竞技氛围。

    作为海口市中心最大的城市绿地公园,万绿园与蓝天、碧海、现代化高楼融为一体,如同城市中心区的天然城市绿肺。园内有大量配置色叶植物,植物之间的色彩变化及同种植物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将万绿园装扮成永远处于变化中的大花园。“万绿园的人文氛围好,在这打球很舒服。” 球员肖建斌对记者说。

    

    路面修整 居民暖心

    

   “人行道是几个月前才铺设的。”1月9日,住在万恒路海南金鹰宿舍区的张小凤说,以前没有人行道的时候,带小孩到外面散步要左顾右盼留意经过的车辆,新的人行道确实给她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海口多条道路的部分路段没有人行道,行人出行极其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市市政局下属单位市政维修公司工作人员潘孝海介绍,目前市区共有84条道路的人行道贯通了。此外,在84条道路的沿街小区,共计119个出入口的破损路面也已全部修复。

    市民对修复后的小区出入口路面赞不绝口。“以前的路面上有很多深浅不一的坑,忙了一整天,回家本该是很舒心的事,但一到小区入口,车子震得像筛米一样,心里就很窝火。”住在振兴南路安阁小区的符先生说,几个月前,小区出入口的破损路面就已经修好了,平坦的路面看着心里就舒服。

    

    党员干部周末植树

    

    五源河湿地添绿

    

    本报1月9日讯(记者谢大强 通讯员王巨昌摄影报道)7日,秀英区长流镇利用周末组织镇机关、村居干部、党员等200余人,来到五源河湿地公园长流镇长北村委会段开展义务植树,为五源河湿地公园固土固沙。

    党员、干部们踩着泥泞来到五源河长流镇长北村委会段,正在生态修复中的五源河湿地公园已显雏形,工人们在河道两岸护坡种草补绿。

    “我们利用周末前来植树,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为海口城市更新、生态修复贡献一份力量。”长流镇委书记肖就荣进行简短的动员后,大家投入到紧张的植树劳动中。现场,大家将一棵棵木麻黄树苗栽种进土中,然后培土踩实,原来裸露的泥沙地、空闲地随后冒出片片新绿。当天共种植10000株树苗。

    “随着五源河湿地公园得到保护,这些生态将进一步得到修复,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今天栽种的树,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宝贵财富。”长北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陈毛说,将发动村民,利用村中的撂荒地、边角地植树补绿并爱绿护绿,共同守护好五源河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深圳沙井哪个劳务派遣公司不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