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张永寿剪菊 吴砚耕画菊 钱宏才做菊 两张老照片讲述“扬州三菊”佳话


    上世纪60年代“扬州三菊”合影


    1980年“扬州三菊”合影


    菊花是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扬州菊花栽培文化源远流长,扬州人更有赏菊、品菊的传统,“扬州三菊”更是闻名遐迩,“三菊”背后有哪些故事?昨天,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戴春富找到了两张与“三菊”有关的老照片,讲述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

    三人受邀个园交流菊花技艺

    戴春富告诉记者,所谓的“扬州三菊”,是指张永寿剪菊、吴砚耕画菊、钱宏才做菊(通草菊)。

    “这张照片是我几年前特意请人翻拍的,原照片现珍藏在家中。”戴春富拿出了一张略有些陈旧斑驳的老照片告诉记者,当时,他跟随姐夫钱宏才学习了多年的通草花制作工艺,“扬州三菊”的盛名早已传遍大江南北。

    “张永寿、吴砚耕和钱宏才,我早些年就已经认识,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当年受扬州宣传部邀请,三人齐聚个园交流菊花相关技艺,摄影师拍摄下了这张照片。”戴春富依稀记得,当时个园还尚未正式对外开放。

    戴春富说,因为时间久远,具体为何拍这张照片,拍摄时发生了哪些事,他已记得不太清楚,但对于他来说,这张照片弥足珍贵。如果有知情人了解更多线索,也希望能够提供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提及“三菊”的这张合影,张永寿的女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慕莉表示,她也是在戴春富处看到过这张照片的,它承载了当时“扬州三菊”的佳话和老一辈扬州工艺人的技艺。

    第二张拍摄于1980年

    拍摄了《扬州三菊》专题片

    吴砚耕的外孙女、扬州国画院高级画师周雨花告诉记者,她也珍藏有一张“扬州三菊”老照片。在这本纪念吴砚耕大师诞辰一百周年画册中,也收录了一张“扬州三菊”老照片。

    “1980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专题片《扬州三菊》,特别邀请了张永寿、吴砚耕和钱宏才三人,分别在工艺厂、国画院等地拍摄取景,随后又一起至旅游景区赏菊、品菊,这张照片就是赏菊时拍下的。”周雨花说,与戴春富大师所珍藏的照片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三位大师年龄的变更。

    “吴砚耕师承其父、画菊名家吴笠仙,独树一帜的风格早已有名。北京有一处私家园林名‘留契园’,以种植珍品繁多的菊花闻名。园主听闻来自扬州吴氏画菊高手在京,就邀请她到园中小住三月。其间,吴砚耕每日即物写生,即景抒情,创作了200多幅活色生香、傲骨迎霜的菊花图。园主欣喜之余,邀请了京城各界名流,上层人士在园内赏菊观展。”周雨花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初,扬州市准备成立国画院,吴砚耕应邀回扬组建扬州市国画院。之后,一直生活在扬州。

    “每到秋风乍起,秋菊傲霜时,吴砚耕就住进瘦西湖内,与菊晨昏相伴,观察写生。”周雨花说,他们住在逸圃时,张永寿和钱宏才也时常到家中作客,和吴砚耕交流养菊经验,分析绘画、制作、剪纸的技巧。

    钱宏才的弟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钱宏仁回忆,钱宏才和剪纸大师张永寿是好友,跟着张永寿学过一阵剪纸,也曾想系统学习剪纸。张永寿却笑言,相比剪纸,通草花毫不逊色,何必舍了自己的长处。果然,不出几年,钱宏才的通草菊花,造型逼真,纤毫毕现。

    戴富春介绍,1972年,他和师傅钱宏才,还曾经根据吴砚耕的画作为样稿,研制出一幅半立体浮雕式的通草菊花挂屏《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以多种形态昂扬盛开、品种各异的菊花组成了生机勃勃的优美画面,使通草花制作技艺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名人盛赞“扬州三菊”

    他们的菊艺得到传承发展

    “扬州三菊”曾闻名遐迩,郭沫若为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创作的《百花齐放》剪纸集题诗:“剪纸艺天张永寿, 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著名文学家叶恭绰曾为吴砚耕所绘“菊谱”题签,著名画家陈半丁为她的“菊谱”题名为“百花齐放”,19***年郭沫若为她所绘菊花题诗称:“菊丛饶有阶级性,敢与严霜作斗争。花不飘零根不死,东篱岁岁茁新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为扬州通草花赋诗一首:“旧艺惟扬著,今随国运兴。灵姿并洁色,种种见精神。”

    三位大师已经故去,但“扬州三菊”仍在不断传承发展,周雨花秉承吴氏画菊的家风,同时吸取了现代工笔花鸟画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创作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作品。周雨花的女儿钟丹群是扬州国画院的专职画家,所画菊花在家传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张永寿的徒弟张秀芳,女儿张慕莉,如今都是扬州剪纸的传承人,她们在继承张永寿剪纸技艺精髓的基础上,丰富了扬州剪纸的题材,并对剪纸技法进行创新,让扬州剪纸成为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品。

    “通草花因技艺繁难,在业内曲高和寡,传承人较少。”戴春富说,不过也有人坚持下来了,他收了一位不到20岁的小姑娘王蕴玉,已经学了快5年。

    “作为传承人,如果有更多的人来学习,我们也会毫无保留。”“扬州三菊”的传承人均表示,希望能够将自己爱好了一辈子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到扬州“三菊”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故事。

    记者 邱凌

清水河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