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教育部为义务教育打造“硬指标”


资料图

 

“管理标准”列明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开设书法课,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等“硬标准”

 

法治周末记者 王京仔

考试成绩不得进行公开排名;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究竟“管什么”,“怎么管”,近日,教育部对此下了“硬指标”。

12月11日,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明确了学校的22项管理任务,列明了88条具体标准。

 

全面素质发展

 

12月22日,星期五的下午5点,李美(化名)准时来到学校门口,她的儿子读四年级,刚刚上完了学校的篮球课。

“篮球、足球、游泳、珠算,还有围棋。”李美细数着儿子每周需要学习的兴趣课程,但与预想的不一样,她的语气中并无抱怨。

“除了围棋课是我们自己报的课外兴趣班,其他的课程都是学校的可选课程,不用另外缴费报班。”李美揭晓了答案,儿子就读的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小学,可选择的兴趣课程很多,“为了长个子,今年加上了篮球课”。

“学习不是不重要,但在小学阶段还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体验,也有利于孩子知道自己的兴趣究竟在哪儿。”从中部小城市来到北京扎根的李美,更加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早在2014年8月,教育部就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提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等“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标准要求。

同年,包括李美儿子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在内的8个地市、区县成为管理标准实验区,开启实验工作,其余7个地市、区县包括: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江苏省泰州市、山东省威海市、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贵州省贵阳市、江苏省淮安市。

然而,相对于李美的儿子,在中部一县城上初三的章琳(化名)却显得没那么“幸福”。

这一节本是音乐课,黑板左下角课程表上也清楚地写着一个“音”字,本来应该充满歌声的教室此时却鸦雀无声,大家都低着头默默地看书做着习题,这其中就包括章琳。

“一个月总有几次音乐、美术、体育老师会‘有事没法来’上课,就会改为自习。”相比较几年前师哥师姐的艺术课基本被改为别的课来说,章琳认为他们已经“好的多了”,“初一初二基本还是不会被占课”。

章琳唯一的书法兴趣班,在进入初三后,因学业繁忙,已经“停了一段时间”,“学校没有开这样的培训课,爸妈也不准备让我当艺术生”,而课外的补习班中,相比英语、数学这些事关中考成绩的课程,书法显然是被她的父母选择“暂时放弃”的。

“每天的课间操还是有的,早上还会加上晨跑。”在章琳看来,体育锻炼还是越来越被学校重视,但在临近“月考”时的体育课还是会被“牺牲掉”。

在此次公布的“管理标准”中,教育部再次重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明确对学校提出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管理任务。

“管理标准”列明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开设书法课,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等“硬标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相较于3年前试行的标准,新修订的“管理标准”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减轻的负担

 

除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此次规定显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有了更细化的考量。

“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这一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具体标准,是章琳最先关注到的,“我算了算,进入初三就没达到过标准”。

“初一初二我的作业8点左右就能做完,初三基本就要到10点了”,八九张试卷,三四页资料和背书任务,已经是章琳的基本标配。

早上虽然没了早自习,但班主任有时会要求“自愿提早半个多小时”到教室自发学习,章琳提到“自愿”时不由地停顿一下。

“假期的作业就更多了,按本算。”章琳回忆着,但是在要求减负之后,有些作业会说是“自愿的”,只要家长同意就可以不做,“但很少有家长会同意”。

对于周末和假期时的补课,“比以前听说的情况好多了,但临近考试还是会抽一两天学习”,章琳所在的学校对于这种偶然的“补课”没有收取补课费,但需要一张家长签字的自愿同意书。

每次都会签署同意书的章琳妈妈王芬(化名)则直言,“不可能不同意,毕竟中考拼的还是成绩,别人学你能不学吗”,为此,周末的时间她还为女儿报了英语和数学补习班。

尽管补习班并非学校老师开办,但她坦言有一家是学校老师有推荐的,“我和他爸又不懂,有人推荐当然更放心些”。

面对章琳身上的“负担”,此次“管理标准”也列明了减负清单。

“管理标准”提出,确保学生课间和必要的课后自由活动时间,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创新作业方式,避免布置重复机械的练习;寒暑假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严格要求教师不得不从事有偿补课。

 

考试的清压

 

对于“管理标准”中,“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的标准,同样作为家长的李美和王芬则有了分歧。

“我们孩子不会公布排名,只会告知分数,兴趣课考试等则会进行评级。”曾经深受“排名公开”之苦的李美,对于这种方式“再赞同不过”,“不应让分数成为孩子学习的压力”。

“我读书的时候,排名还不仅仅是读一遍,而是会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尽管李美是属于成绩数一数二的好学生,也有着无形的压力,“就怕哪次没考好,名次退步,被人家笑。”

而对于成绩中等的章琳来说,名次则不是“一两次”的担心,“我们现在倒不会全部公开了,但是老师会把每次考试前十的表扬一遍”,每次都没被念到名字的滋味,也渐渐从“不好受”,变成了习惯。

“虽然不公开,但如果你想知道排名,是可以去老师那里查看的,有一人知道,基本就不是秘密。”知道名次的章琳,每次也只能对爸妈据实以告。

“我们也不想给孩子压力,但是,不知道排名怎么知道考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对于王芬来说,排名对于即将中考的女儿来说,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此次“管理标准”明确提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求控制考试次数,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提出要求。

“不是我们要以分数定输赢。”王芬直言,“中考毕竟是看成绩,除非考试改了,不然排名怎么可能不重要。”

相对于“没那么容易”的考试,王芬更关注的是对于孩子安全的考虑,“最近的各种体罚、校园暴力新闻看得我实在心慌慌”。

“管理标准”严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并要求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不法分子入侵、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落实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有关要求。

关于如何落实,新修订的“管理标准”相较3年前有了更具体的要求,在要求教育督导部门按照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更明确“一校一案,对标研判、依标整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也提出要“确保逐校覆盖”。

“《管理标准》的发布,只是迈出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第一步。”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在解读政策时指出,坚守初衷使之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这是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深圳坪地人力资源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