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聚焦攻坚战:换脑子 想法子 闯路子——技能培训鼓起卡阳人的钱袋子

  提起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映入眼帘的是绮丽花海、苍翠山林,曾经“守着绿水青山没钱赚”的卡阳人,几年间通过技能培训,换了脑子、闯了路子、赚了票子,尝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的甜头,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统一。

  8月1日,一场大雨让卡阳村骤然降温,冷的不似夏天。一大早,报名参加民族舞蹈技能培训的学员们在“教室”围坐的满满当当。听说有县就业局的负责人要来,这些自发报名学习民族舞蹈的当地留守妇女兴奋地脱去厚外套,走到村广场,在雨中跳起一支支欢快的藏族舞蹈。

  “我们已经学了一个月的民族舞蹈了,外地的客人来卡阳村做客,我们要载歌载舞把他们留下来。别小看了民族舞,我们现在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呢!”

  “卡阳村妇女创业带动就业达到300余人,有效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收入,技能培训撑起了这个美丽乡村。”湟中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有辉说。“卡阳村凭借旅游业开始走上脱贫致富路后,技能培训班就异常火爆。村民们看到了家门口培训班的重要性,不用等村上通知报名,就已经有村民早早打听了。”致富观念的转变和学习热情的空前高涨,让陈友辉感慨万千。

  “酸奶能手”韩秀在卡阳村小有名气,几年前,她报名参加了技能培训班,学习了创业知识、农家乐、烹饪培训,便“小试牛刀”大胆开办了农家院,今年,她又把农家院承包出去,开始做品牌小吃特色酸奶和甜醅,月收入8000元。“她做的‘韩秀酸奶甜醅’已经注册了商标呢,不少回头客专程从西宁市过来买。”陈有辉在一旁介绍。

  如今,卡阳村共有农家乐40多家,年人均收入从两年前的不足3000元,翻了三番,跃升至年人均10080元。

  “酿皮能手”32岁的卡阳村民井国娟参加了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举办的烹饪培训班,用心的她掌握了做酿皮的“手艺”,两个月以来,她做的酿皮每天能卖出去70张,月收入过万。“遇到周末假期忙得团团转,不得不叫来亲戚朋友帮忙。”井国娟笑着说。

  技能培训不仅在卡阳村“开花结果”,几年间,湟中县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农民工劳务技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免费组织实施技能培训,提升了农民的致富能力。当地有近万人通过培训,靠技术技能增加了收入,实现致富增收。

  “以前没有什么技术,只能打零工,活又苦又累,每天才挣几十元。现在好了,自从参加县里组织的泥瓦工、抹灰、油漆技能培训,拿到职业技能证书后,在西宁市打工每天就能挣一两百元呢。”多巴镇康川新区锦绣苑村民们开心地坦言。

  海子沟乡景家庄村100余人参加了电工培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后,通过劳务经纪人的带动,在省内外架设送电线路,工资在3000至4000元左右,工资涨幅高达四成以上。

  全县围绕“八瓣莲花”这一劳务品牌,大力开展刺绣、雕塑、掐丝等民族工艺品制作的培训,产品由公司上门收购,许多妇女即使坐在家中也能挣到钱。

  建筑类工种的培训是一项就业渠道广、农民喜欢参与的行业,泥瓦工、抹灰工、油漆工等工种的培训达16000多人,在西宁市周边的各大园区实行长短工结合、零散与整体介入的形式占领了“半壁江山”。

  2017年,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倡导下,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围绕农产品流通、民族工艺品销售、劳务品牌规模经营等开展了300多人的电子商务培训,使许多农民参与到电子商务的行列。鲁沙尔镇陈家滩村1100多户村民家从事铜银器加工、木雕产品制作和古建筑修缮,一百多名村民在网购平台“当老板”网上卖东西。(张蕴)

深圳龙岗人才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