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智库观察:稳健与动力,一个也不能少

近日,2017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在宁夏银川举行,其间名为“稳健与动力”的经济论坛备受关注。企业界的一些大佬——万科的王石、泰康保险的陈东升、民生银行的洪崎等就“中国经济走势”“一带一路新机遇”“全球化新内涵”等话题展开讨论和交锋。小智全程参加了论坛,现在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咖们的精彩观点,共享这次企业家思想的盛宴。















论坛现场


王石:企业和国家都需要稳健

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认为,从企业家的角度看,一个企业成长起来有了影响力之后会首先追求“稳健”。一个国家当然也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要继续增长,在这个时候稳健应该是第一位的。但是,求稳健不是最终的目的,发展才是动力和目标。

王石说,本次论坛的举办地宁夏银川是“一带一路”上老的转运地,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镇,但亚布力论坛名字中的“亚布力”却在偏远的东北黑龙江,离哈尔滨还有200多公里,看上去与“一带一路”没什么关系。事实上,我们必须跳出有限的地理空间,思考它们与全球化有什么关系,在全球化中是什么角色。


王石在论坛上发言(图片来自网络)


陈东升:中国经济还有三个潜在动力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稳中求进是现阶段整个中国社会的主题,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治理。中国是个大国,一旦出现大的风险可能会承担不起。

“稳中求进”还需要为发展寻找新动力,目前看拉动经济的动力核心还是来自于消费。过去的“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拉动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第一波的高增长,近十多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是房地产、汽车行业,它们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第二轮拉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消费,包括娱乐、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

从整个国家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还有三个潜在的动力,一是城镇化还没完成,二是中国经济需要转型,服务业、消费业需要升级,三是“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就是为了释放这种动力,并互相补充、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图片来自网络)


洪崎:发展动力来自国际市场和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认为,在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大背景下提出“稳中求进”是有深意的。第一,“稳”是行稳致远,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三十多年走过来,中国经济高歌猛进,虽然是一种增长,但是却是以比较粗放的方式,以简单GDP为目标的增长方式,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式。第二,我们提出“经济新常态”也是要稳,政府在未来的规划、成本核算、政策的调整等方面,都要在一个稳的新常态下思考、决策。第三,现在谈“稳”,实际上就说明我们现在有许多前进中间的障碍和不稳的因素。这个所谓不稳的因素就是各种风险的集聚,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些发展过程中间不稳的因素,比如金融风险。

洪崎指出,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比如,中国制造业70%以上的产品是过剩的。还有20%左右基本持平,传统的需求短缺几乎没有。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就是要有更大的国际市场和需求。中国已经走到了产品、资本、智慧输出的时期,如果没有自己的市场,那么未来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要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等长期的、宏观的规划。


 丁立国:“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功课

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认为,“一带一路”确实对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机会,但走出去之前一定要客观分析自己具备不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实力和信心。比如钢铁行业,在经过“入世”前十年的快速发展后,现在碰到了市场需求的天花板,“去产能”对行业的压力很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不像韩国、日本、香港具有先发的国际化优势,在搭建国际化平台、积累国际化经验方面有明显欠缺和短板。

丁立国说,公司决定在东南亚投资,因为东南亚国家钢铁需求现在到了8000万吨,而他们自己只能生产3000万吨。但是在“走出去”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马来西亚、泰国的投资不像原来想象的一样,遇到政府诚信、合作方谋求过分利益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敢于担当,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准备,不盲从,不盲动。


中国钢铁大量出口东南亚(图片来自网络)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宁夏分社记者朱磊整理)

责编:胡晓、

华强北劳动力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