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通讯:秘鲁人在青海种下土豆收获友谊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通讯:秘鲁人在青海种下土豆收获友谊

  新华社记者朱婉君 缪培源

  秘鲁人维克多·奥塔苏在中国完成2个月的工作访问后,即将启程回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奥塔苏的行李箱中装有一枚他在不久前荣获的2017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奖章。

  过去10年里,奥塔苏作为马铃薯专家5次来华,协助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培育出“青薯9号”等新品种,使马铃薯种植户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秘鲁是全球马铃薯的原产地之一,其国际马铃薯中心堪称世界上最完整的马铃薯基因库。奥塔苏曾在那里工作了30年。2004年,时任该中心试验站站长的奥塔苏接待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代表团。

  一年后,奥塔苏应青海省农科院的邀请来到中国,开启了中秘马铃薯培育、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合作。2006年,双方的合作结晶“青薯9号”问世,成为中国西北乃至全国推广的抗旱抗病名优产品。

  “它可使每亩地增收300块到400块钱,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农业部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组岗位专家、青海省农科院副院长王舰说。到2016年年底,该品种种植面积已达1616万亩,为农民带来纯收益28亿元。

  在奥塔苏的帮助下,青海省农科院从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马铃薯资源232份,杂交育种工作效率比10年前提高近3倍;马铃薯人工授粉从大田搬到温室,杂交组合的平均坐果率从15%提高到50%……

  土豆是秘鲁人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第一次来中国时,奥塔苏曾因为“吃不到”土豆而发愁。

  他清楚地记得,在第一场欢迎宴上,他找遍桌上的菜却没有找到炖土豆或炸薯条。难道中国人不吃土豆吗?就在他感到不解时,中国专家指着一盘尖椒土豆丝说:“这就是土豆啊。”奥塔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中国,土豆还可以这么吃。很快,他就爱上了土豆的各种中式做法,“每次只要有含土豆的菜,我都会点上一道”。

  与中国打了十几年交道,奥塔苏自认为是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在他看来,青海省农科院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水平上,还体现在温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和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方面。

  奥塔苏记得,早年到中国开研讨会时需要翻译才能彼此沟通。如今,农科院大多数专家都掌握英文,交流更顺畅了。据王舰介绍,通过奥塔苏的牵线搭桥,青海省农科院除了与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和厄瓜多尔等国保持业务联系和往来外,还与智利签署了马铃薯专项合作协议。

  2015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其列为除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目前,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与中国结缘后,奥塔苏越发觉得,中国人与美洲土著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洲第一个农民从何而来?我深信,来自中国的高原地区。”奥塔苏正在写一本关于古代安第斯地区农业发展的书,力求从农业角度分析“中国人穿过白令海峡发现南美洲”的可能性。

  “中国文化比印加文化更古老,但在土地使用方面,比如对梯田的利用,却十分相似。”他说。

  奥塔苏认为,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与安第斯山区非常相似,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建立。

  “如果我的相关建议得到采用,明年我还会回来,”这次回秘鲁之前,奥塔苏已经开始考虑下次来华考察的计划,“我还希望自己能懂点汉语,这样就能更好地在中国生活。”

深圳东晓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