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一个月连休八天可不可行可以试试看

    

   每月一次8天长假,但之前要连续上班22天。近日,贵州省清镇市试行的一项新工作时制引发广泛关注,从1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当地将用半年时间,在9个乡镇部分岗位试行这种“8+22”的工作时制。据当地工作人员称,试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基层公务员“无序”加班和农民由于农忙等时间关系办事难的问题(据11月7日《北京青年报》)。

   记得在以前的黄金周假期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黄金周之前或者之后的周六周日不休息了,挪到黄金周里去休。这让很多网友不太高兴,他们认为这样的黄金周就不是额外的休息而是串休了。所以看到这个新闻我就想起了这件事,表面看上去,是每个月一个黄金周,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种串休的方式。公务员们并没有多休或者少休。

  当地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试点旨在打好服务“时间差”,解决群众特别是“上班族”上班忙、农民农忙等由于时间关系办事难的问题。解释一下,上班族上班的时候没法来机关办事,等他们周六周日休息了,政府部门也休息了。办不成事。而农民呢,好容易有时间,风尘仆仆地来城里办事,恰好赶上周末,岂不是白来一趟?而新的休息方案呢?有助于调配人手,让政府部门变成7-11便利店,全年无休假。

  对于工作人员们来说,这种休假方式可能也比较新奇有趣,既不用担心工作太累休不过来,也不用担心出门旅行人山人海。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庄子讲的朝三暮四的典故。很多时候人的心理也是这样,尽管总的休息量没变,但是只要在结构上做一下调整,就能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当然,一件事情有利就有弊,很多事的弊端不是不存在,而是当它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无法想象出来。我之前也查了些资料,想看看历史上有没有这么休息的案例,很遗憾没有找到。但有一点我们需要知道,那就是一件事情如果延续了很长时间就意味着它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说休息这件事。中国古代每个朝代公务员休息都不同,唐朝以前5天休一天,唐宋时期10天休一天,朱元璋最苛刻,一年只给3天假,但他死了这制度就执行不下去了。至于西方,因为宗教习俗,每七天休一天,并且随着文化的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发扬光大了。但抛开这些不谈,这样的作息方式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适合人的需求,文化习俗也是讲优胜劣汰的,不适合人的需求的习俗都消失了。

  那么,每个月连休8天这种作息方式适合人的需求吗?我想“十一”黄金周会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看看人们在“十一”黄金周前后的表现,就大约能想象这种休假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黄金周前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们的心态,黄金周以前,很多人就开始进入休假状态,不能说消极怠工,但肯定会把一部分心思放在工作之外。而黄金周之后呢?人们又会陷入假日综合征,迟迟无法找到工作的状态。

  回过头来再看看每个月一个黄金周,如果人们有同样的心态,是不是就意味着这22天工作日里起码有四五天不在状态呢?而且,人们常年的作息时间已经适应了5天工作日的强度,突然提升了4倍,会不会反而严重降低工作状态呢?而连续八天的假期会不会带来诸如熬夜、暴饮暴食等副作用呢?当工作和假期都变得高强度大剂量的时候,人能够适应吗?会不会出现旱时旱死涝时涝死的局面呢?

  当然,当地政府部门并没有一刀切的把这个政策推广开来,而是挑选部分岗位来试行这项政策。这倒是很符合实验经济学的观点,先设计一个环境,然后再检验这个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这种办法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降低试错的成本。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在它真正实施之前,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是我们无法预见的,只有实践能够检验。不如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看看这个试点工作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也许我们全部的担心都是杞人忧天也说不定。

  本报评论员 牛角

南湾临时工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