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成都进行第五次总规修编: 2035年进阶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本报记者 李果 实 习 生 郭婧玉 成都报道

12月9日至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召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获得通过,“转型”与“进阶”成为下一轮成都城市发展的主基调。

其中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是 ,在2020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后的十五年内,成都将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下一步,成都还应该争取将“国家科学中心”纳入城市定位。

“转型”与“进阶”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是成都市进行的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本轮总规修编规划的重要内容,可概括为“转型”与“进阶”。主要包括城市发展定位、空间结构、发展方式、整体形态四个转型,以及生态、民生、文化、治理四个进阶。

其中,城市发展定位的改变,是“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与2011年版总规对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对成都市的城市定位上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

根据***在2015年批复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成都的定位是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而在本次“总规”修编中,成都的定位获得进一步提升,具体为: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陈光称,与2011年的总规对比,此次修编部分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变化。第一方面在经济交通和城市能级上面,将成都的定位从区域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如将原有的“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中心城市”。

第二方面变化则包含文化、和对外开放方面,将成都的定位从国家层面上升到国际层面。如将原有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上述一系列变化,代表了近几年成都的城市产业结构、能级的提升与转型”,陈光表示,出现上述变化的重要基础,是最近几年成都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当地在包括中欧班列、高铁、机场等交通枢纽建设的快速推进。

而在本次总规修编中,还按照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来确立了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

具体而言,2017年-2020年为第一个阶段,其目标是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第二个阶段的时间跨度长达15年,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第三个阶段则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本次总规修编中,成都提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事实上,在1982年成都获批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后,成都的历次总规或修编中均将这一提法纳入“城市定位”中,但提法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对于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方面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解释为,“世界文化名城应是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名城、文创之城和世界文化交流中心。成都正坚持国际视野国际水准,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做法,努力以一流标准打造精品工程,体现成都能力水平、展现成都综合文化实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国内城市中,广州亦提出了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还在本轮总规修编中明确表示提出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同时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业界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多地正积极争取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除了成都外,还包括武汉、深圳、西安等城市也有意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对此,陈光认为,目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都聚集在东部地区,因此在未来的成都总规修编中,除“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四方面的定位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该成为城市新定位。

而成都的四个“进阶”则包含生态进阶、民生进阶、文化进阶和治理进阶四个方面,其中,成都明确表示将“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即在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300万人的背景下,构建逐级传导的规划体系,推动城市治理进阶。


深圳华富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