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掏耳朵造成耳膜受损! 专家支招教你如何护耳

    华龙网3月3日5时20分讯 今(3)日是第十九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伤耳习惯?面对耳部疾病应该如何防治?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教研室主任,耳专科带头人李朝军为大家详细解答。


李朝军教授给患者认真检查耳朵。

    频繁掏耳朵酿大祸

    李朝军教授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教、研专业工作33年,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疾病诊治经验丰富。谈及耳病问题,李教授说,预防远远大于治疗,在自己接诊的患者里,不少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当,日积月累患上了耳病。

    王英(化名)在重庆某公司任高管,一天晚上,她感到耳朵不舒服痒有异物感,便习惯性用挖耳勺掏耳朵。“习惯容易引发一个人的大意!王英自己也没想到,会因为掏耳朵酿出大事。”李教授回忆道,王英挖耳时肘部撞到立柜上,致使挖耳勺捅伤耳内。当时耳内剧痛,有“砰”一声剧响,随后耳孔流出少许鲜血,伴耳鸣眩晕。

    连续几天不见好转,王英在外院治疗后转到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医。经李教授诊断,挖耳勺戳破耳鼓膜伤及内耳。由于伤得太重,及对内耳伤正规治疗不够及时,为抑制耳鸣等问题,王英选择了人工耳蜗植入术。

    李教授提醒,自行掏耳不仅容易致耳鼓膜穿孔,还容易让细菌随挖耳勺钻入耳内引发病变。

    喂奶、呛奶易诱发宝宝中耳炎

    小儿是急性中耳炎易发人群。李教授谈到,发病原因由多因素造成:小儿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抵抗力低下,感冒引发,呛奶导致。另外,小儿的咽鼓管短、平、直,容易让细菌进入耳内。

    对于呛奶,李教授特别提醒育儿经验不足的妈妈,让孩子躺着吃奶,或者平卧吮奶的做法不对,容易发生呛奶,容易让乳汁或呕吐物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内,引起中耳炎。

    怎样判断小儿得了急性中耳炎?李教授介绍,小儿出现哭闹、烦躁不安,频繁用手抓、挠耳朵,鼻塞、张口呼吸,精神差、不吃饭等情况,家长则需要提高警惕及时送医诊断。一旦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急性中耳炎可能转变为慢性,不仅容易造成听力下降,还可能引发眩晕、面瘫和耳鸣,严重者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脓肿等致命性并发症。

    小贴士:专家支招护耳小常识

    为让更多人增强爱耳、护耳意识,保护好听力防控耳病,李教授介绍了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护耳方法:

    1、婴幼儿期别乱用药,以防药物过量或服用药物不当,延误或加重孩子的病情。

    2、新生儿期做好听力筛查,做到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早诊断,早治疗。

    3、老年人坚持自我保健,增强体质,促进血流畅行,加强内耳血液循环,延缓听觉器官的衰老。

    4、感冒期间最好不要乘坐飞机或乘车进入高海拔地区,以免中耳内气压快速下降而导改中耳炎。

    5、青少年避免整天戴着高音贝的耳机。

    6、中青年应该注意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学习的习惯和节奏,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劳,一旦耳朵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7、洗澡或游泳时,避免耳朵进水或沾湿。发现其耳道口附近潮湿,可用耳用棉签轻微擦拭,勿深入。

    8、避免或少去噪音污染严重的地方,因为噪音越强,接触越久,听力损害越重,而且恢复困难。

    9、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顺铂等。

    文/彭怡冶

深圳圆岭人力资源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