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巯嘌呤、鱼精蛋白、青霉胺……“救命药”为何频频短缺?丨政解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许雯)备受关注的“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一事有了最新进展。记者今日(11月21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白血病患儿的短缺药品巯嘌呤目前已恢复供应,并于昨日陆续发货,市场供应已经得到保障。

  追问1:哪些药品容易短缺?

  实际上,这并非是白血病用药首次面临“药荒”。早在2011年,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用药“白舒非”就曾大面积缺货长达半年。

  不仅如此,近年来,数种价格低廉但临床必需的药品时常陷入断货的窘境。如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青光眼手术必用药丝裂霉素。

  与临床必需药品不同,相对小众的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也频频出现短缺。青霉胺片是治疗罕见病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的药物,这种疾病的患者身体无法正常地代谢铜元素,需要按时服用青霉胺辅助排铜,用药不及时会导致肢体变形、肝硬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今年2月,青霉胺在全国多省告罄,多名患者无奈之下微博求助。

  追问2:药品短缺为何频现?

  药品短缺作为全球性难题,成因复杂,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曾在多种场合就此作出回应。

  “与此前我国缺医少药带来的药品大面积短缺不同,如今药品短缺大多由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如鱼精蛋白,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去年11月,针对全国多地常用廉价药短缺的现象,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药品原材料供应缺乏造成的暂时性短缺外,更多的是因为利益机制调节不平衡。“药品生产企业是市场主体,药品不赚钱,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还有罕见病用药,用药数量很小,企业如果生产这些药成本就比较高。”

  追问3:药品短缺该如何解决?

  因药品短缺频现,一场围绕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中。

  去年9月,我国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建立。据介绍,在目前每个省份布局不少于15个监测哨点的基础上,联通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重点环节,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综合分析我国疾病谱变化、重点人群临床用药需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需求、药品及其原料药生产审批等情况,合理界定临床必需药品短缺标准。

  对短缺药品进行定点生产也是应对举措之一。去年11月,针对全国多地常用廉价药短缺的现象,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将采取纳入目录管理、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定点生产、改革价格管理等措施逐步解决药品短缺问题。

  新京报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下一步,我国还将建立国家、省两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副司长张锋透露,下一步,国家卫计委将制定发布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并按办法规定的程序制定发布短缺药品清单,指导地方建立省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根据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影响范围等,及时启动国家或省级应对机制,健全完善短缺药品信息发布制度。

编辑:刘喆 校对:范锦春

深圳海山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