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胸痛非小病 分分钟要命

大洋网讯 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是心梗的典型症状,分分钟可猝死夺命。及时溶栓、介入、搭桥,是心梗救命的“三板斧”。不过以往这“三板斧”只能在三甲大医院“挥舞”,很多心梗、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死于基层往大医院转送路上。广东拟于2017年~2019年建设不少于100个胸痛中心,让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成为胸痛近距离救命的“主力军”。

致命胸痛:

四五十岁为高发期

发病年龄低至21岁

据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宏介绍,胸痛是症状,背后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三大致死性急性胸痛疾病,发病急、危、重,抢救不及时,心肌死亡、猝死意外就此发生。

病例数量:今年至今,该院就收治了211例胸痛病人,心梗27例,主动脉夹层3例,也就是说胸痛的1/5~1/3心梗是“元凶”。

患者年龄:有老年患者,但最多的是40~50岁的患者,30~40岁患者如今多了起来,年龄最小的心梗患者才21岁。

具体措施:白云区正在建设全区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包括区二院、区中医院在内的4家医院作为试点单位。

总体数据:4家医院的胸痛中心今年共接诊到急性胸痛病人达6***人次,其中114人确诊急性心肌梗死,12人是主动脉夹层,15人行溶栓,85人规范化转运行PCI,正是因为就近救治,才使得99%人成功逃出“死神”魔掌。

病例:就地溶栓救了他们一命

8天前的早上,57岁家住荔湾区的强叔(化名)到白云区江高镇拜访工友,两人见面不久,强叔开始不舒服,心口又闷又痛,2个小时内持续加重,呼吸急促。工友连忙把他送到附近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一到院,急诊分流台10分钟就为强叔做了心电图检查,高度怀疑是心肌梗死,迅速排查其他问题后,30分钟内完成在胸痛中心进行了溶栓治疗,初步稳定病情。强叔是低保户,不同意后续做支架介入,于是留院治疗,目前心电监测正常,心肌酶异常消除,胸痛消除。

与强叔一样幸运获救的还有白云区人和镇的陆先生。38岁的他,上个月突发胸痛,扛了1小时才到白云区中医医院看急诊,“胸痛中心”在5分钟内给他做了心电图检查,确诊是“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分钟内给予了双抗治疗,行溶栓评估后,29分钟内完成溶栓治疗,陆先生这时才觉得“胸痛明显缓解”,此时他到院才90分钟。由于担心血管斑块再凝聚堵塞,他同意PCI支架介入治疗,医院随即派出救护车转送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溶栓后PCI,如今,陆先生恢复良好。

还有一位白云区江高镇的40多岁男子,突发胸痛到区二院就医,护士正在帮他做心电图检查,他突然发生夺命室颤,胸痛科医生马上进行心脏复律,并在半小时内为他溶栓,开通梗死的血管,随后60分钟内直接转送至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导管室做支架治疗。“及时抢救,连插管都不用。”该院急诊科主任周志明说。

呼吁:将溶栓药物纳入医保范围

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周志明指出,基层胸痛中心,实现的是近距离救命功能,心梗患者急性发病,50%在第一个小时内救治不及将死亡,因此,如果发病至开通冠脉时间预计在120分钟内,可作转运;超过120分钟,先就地溶栓,再转运并在24小时内行PCI。PCI的治疗指征则是近端狭窄50%、远端狭窄75%。

随着全省100个胸痛中心的创建,广东近距离救命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而对于基层胸痛中心而言,溶栓无疑是最有力的“武器”。不过,多家基层胸痛中心的负责人指出,溶栓药物不入医保报销,是近距离救命的“拦路虎”。

原来,像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TNK-tPA),早期溶栓打通血管的成功率达80%以上,大多数人1支即可,但价格高昂,一支费用高达7000元左右。基层胸痛中心多为经济能力一般的患者,不时可能碰到家庭不宽裕者,被无医保报销吓退,坚持仅作旧式双抗治疗,白白延误救命时机。

因此,胸痛中心医护人员联合呼吁:将溶栓药物纳入医保范围,可挽救很多生命。

计划:“救心三板斧”非大医院专属

溶栓、介入、搭桥,是占胸痛比例最大的心梗救治方案,俗称“救心三板斧”。不过,以前这“三板斧”只能在大医院“耍”。

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王海祥指出,溶栓是心梗最前线的治疗,目前在时间窗应用溶栓,实现血管开通、再灌注成功率达80%以上。以前别说支架介入、搭桥,基层就连溶栓治疗都做不了,收治的心梗患者只能向大医院转送。

王海祥表示,溶栓可不止静脉给药这么简单,需要精准的技术、设备还有人才团队。如白云区中医院建胸痛中心,需要更新配置60万元设备,包括扁鹊飞救系统、POCT床边快速检测设备、时钟统一系统、心电图机、除颤起搏监护仪等。胸痛团队更是一轮又一轮地培训。“如果从零起建一个胸痛中心,没有数百万元投入,根本做不起来。”白云区卫计局副局长龙峰说。

对此,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2019年,广东胸痛中心建设启动。将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创建不少于100个胸痛中心,原则上三级综合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等承担急性胸痛主要接诊任务的医院均应建立胸痛中心,其中至少50%的医院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每个地级市创建至少一个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届时,仅广州市白云区就将有7家医院建成“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这些医院最明显的特征是紧急就医时,“急诊科”与“胸痛中心”是并列出现的。

点赞:首批基层胸痛中心两个在白云

广州聚集了全省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近40家三甲医院就布局在中心城区。记者了解到,在中心地区外的心梗患者救治之路上,广州又一次走在全省最前。

7月22日,第三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及基层胸痛中心认证结果公示,国内共73家胸痛中心里28家通过认证,仅有2家“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全部在广东广州,分别是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白云区中医医院胸痛中心。据了解,这两家非PCI胸痛中心,实施的是溶栓+转运模式,需要实现胸痛病人首次医疗接触10分钟内出心电图结果;20分钟内完成肌钙蛋白检测;30分钟内进行溶栓或转院。在这两家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包括保安、后勤人员都接受过胸痛分诊意识培训,一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就会提醒先到胸痛中心筛查是否为三大致命胸痛。

事实上,这两家胸痛中心分别与5~6家社区医院联手,向上转送的救治网包括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院附属医院、广医三院等PCI医院,实现“双绕行”,即转送直接进入心脏导管室,而绕开急诊流程,为溶栓、支架介入治疗极力争取时间窗。

截至目前,白云区二院已溶栓29例,白云区中医院已溶栓2例、实现转运PCI共32例。龙峰介绍,白云区的胸痛救治网还将进一步扩大,将从4家试点单位,全区铺开达19家基层胸痛中心。

文/广报记者何雪华通讯员粤卫信

深圳市人社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