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躲避战乱,母亲不忘教他识字吴引孙苦读19年终取得功名


    吴引孙


    吴引孙在扬州修建测海楼,藏书最多时有24万多册。


    昨日,记者在扬州档案馆查阅了《吴引孙自述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和《安徽徽州歙县梅村吴氏迁扬支系简表》及其他相关档案,厘清了扬州吴氏家族的历史脉络。吴氏后人中,吴引孙的成长史就是读书人的奋斗史,5岁启蒙,19年勤学苦读,24岁时求得功名,终被朝廷委以七品京官职务。

    经商转攻读

    吴元植终身憾未入仕

    扬州吴氏家族原籍安徽徽州歙县梅村。乾隆中期,吴氏后人吴世尧、吴世吉兄弟来扬州经营盐业,被扬州吴家尊为迁扬州吴氏一世祖,也就是吴引孙、吴筠孙兄弟的高祖。清道光以后,扬州的盐业由盛转衰,利润微薄,吴家长辈希望后人能走科举之路。

    而引孙、筠孙的祖父吴次山十分崇尚读书,自己建有书斋,名为“有福读书堂”,自署“有福读书堂主人”。此时的吴次山望子成龙心切,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即引孙、筠孙的父亲吴元植)起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清朝科举有一条规定,家族先人中无功名,子孙不能直接参加科举考试。如何能参加科考?吴家了解到有一位叫吴昌燮的族人在仪征,按家谱记载,实为吴世尧弟弟吴世杰的孙子,此人中过秀才,算是有功名。清道光晚期,吴元植过继给吴昌燮为继子,寄籍仪征,吴元植便可在仪征参加科举考试。

    吴元植的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在仪征进了县学,并被选拔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成为生员,成为拔贡。清咸丰元年(1851),吴元植以拔贡身份参加当年乡试,没有考中举人。隔了一年,即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领南京,随之沿江东下,攻占扬州,仪扬地区经历了10年的战乱,吴元植因此失去了再考的机会,1863年去世年仅43岁,终身没能入仕。

    避乱不忘教育

    每天教3岁孩子认字

    据《年谱》记载,咸丰元年农历六月十六,吴引孙出生在扬州便益门内江家桥本宅,按照吴氏“孙、贤、征、泽、永”的排行,长辈为其取名“引孙”,字“福茨”。

    吴引孙从出生到成年,生活最为艰苦,其间正值清廷与太平军作战,扬州饱受战争摧残,全家疲于奔走避祸,居无定所,13岁时又逢丧父之痛。

    即使如此,吴家人仍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扬州,吴家避难在扬州城北的黄珏桥,租住在一胡姓人家。母亲周太夫人便每日开始教3岁的吴引孙认字。咸丰五年(1855)二月,周太夫人将吴引孙与长兄庆孙一起送入私塾,老师是道光壬子举人陈仲弼。仅一年,吴引孙便熟读了《三字经》,学会了两千多个字。 

    咸丰六年(1856)夏,周太夫人找到一位名叫向达人的文人为师,日夜督促吴引孙和他的兄长读书学习。可是过了不久,周太夫人检查功课时发现,陈仲弼举人教书水平要高得多。为了孩子的学业,她执意要回黄珏桥胡宅,吴引孙仍拜陈举人为师。后因战乱,一家人迁居宝应。

    学业渐长进

    祖父授业给予重大影响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九日(1861),吴引孙的弟弟吴筠孙降生,这一年吴引孙11岁。同治元年(1862),吴引孙的祖父吴次山担起教育吴家兄弟读书学习的任务,而这恰恰是吴引孙兄弟最得益匪浅的日子。祖父吴次山好读书、好藏书,学问是靠积累与悟性而获得。当年他虽然已经***岁,但身体健康,乐观豁达,给吴引孙稚嫩的心灵注入了精神活力。

    同治四年(1865)初,吴引孙师从宝应的一位贡生张筱衫读书。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吴引孙进步很大。张筱衫老师经常夸奖和勉励他,而且十分体恤吴引孙,不收他的学费。

    同治五年(1866)春,16岁的吴引孙师从兴化季厚庵,学习时文和八股文,学业日益精进。四月吴引孙随母亲回扬州,并到泰州拜访姨兄芮曾麟,芮曾麟是甲子年举人,文笔很好,吴引孙便以老师尊称,将自己写好的文章给姨兄指正,受益匪浅。通过十多年来的勤奋苦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苦读建功名

    由“童生”变成“秀才”

    同治六年(1867)二月,吴家的生活出现转机,姑丈洪清卿和姑母派人到宝应,请周太夫人及孩子家眷回扬州,互相照应。周太夫人领着全家返回久别的扬州,回扬后先是暂居金甸卿姨丈家,不久搬到施家桥与张姑丈、姑母同住,生活依然很简朴。由于施家桥住处离城区有15里,因而吴引孙白天在北柳巷汤姨丈家读书,晚上住在金姨丈家。这一年,吴引孙投考梅花书院并一举成功。

    同治七年二月(1868),吴引孙赴仪征参加县试,获首场十名,次场五名,三场四名,正案八名;四月参加郡试,获首场九名,次场六名,三场三名,正案四名;十月赴泰州应院试,得正案一名,拨府五名。回扬州一年多来,周太夫人一直在施家桥乡下靠手工活维持生计,供吴引孙兄弟读书。

    吴引孙初试告捷,社会身份便由“童生”变成“生员”,俗称“秀才”,这在科举之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正果终修成

    任宁绍道台期间政绩卓著

    同治十三年二月初二(1874),吴引孙赴京应考,并取得功名,正式踏上仕途。这一年他24岁,被朝廷委以七品京官职务。吴引孙自5岁入私塾启蒙,19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孜孜求学,励志进取,如今终成功名。

    吴引孙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入仕到宣统三年(1911年)去官,在清廷为官37年,历任浙江宁绍道台、广东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新疆布政使、新疆巡抚、湖南布政使、浙江布政使,位极人臣。吴引孙一生清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宁绍道台期间政绩卓著,特别是在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中,积极设防,在滨海要隘作了严密的部署,此外他还购军械,增练新兵,用保甲法清理户口,严防敌人间谍潜入,整个防御工作布置地井井有条。在任新疆布政使期间,他不畏权势,揭发了潘效苏侵蚀国库银款数十万的卑劣行径,终使潘效苏革职,获清廷褒奖。辛亥革命后,吴引孙隐退上海直至1921年去世。

    通讯员 彭伟 记者 姜涛

深圳翠竹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