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发现民族乐器意料之外的可能”

  6月28日,《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上交音乐厅预演。

    晨报记者 殷茵

  作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由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同委约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创作的民族音乐会 《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明天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是上海民族乐团首次委约外国作曲家创作并指挥的整场民族管弦乐作品。团长罗小慈表示,创新是弘扬传统艺术的最好方式,“这是一次借助西方音乐人的视角看待民乐的机会,通过这样前所未有的实验,也许可以发现民族乐器意料之外的可能性。”

  罗小慈:
  挖掘民乐全新的音乐色彩

  “奥德赛”,古希腊最重要的史诗之一,也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故事主要展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积极进取精神。作曲家佑斯特借助这个故事,通过对中国意象独特的表达,讲述一部非同凡响的上海“史诗”,呈现他眼中新旧事物共存、多元文化相融的魅力之城。
  “这是上海民族乐团历史上第一次由外国作曲家进行一整台的音乐会创作。”罗小慈坦言,东西方乐队的音乐气质,如同东西方的美学一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她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创新融合,让中国观众感受民乐的全新音乐色彩,挖掘民族乐器的潜力,“中国民族乐器的个性很强,在合奏的时候,如何让它们赋予更多的交响性,调动它们的共性,是我们这次想做的尝试。”
  音乐会由《东方韵味》《浦江明珠》《伊甸园之桥》《中华第一街》《外滩》五个篇章构成,充满律动和画面感的音乐,跳脱出民族音乐的惯性表达思路。在罗小慈看来,这部音乐作品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东西方音乐思维和语言的碰撞,“我们让低音声部的乐器有更多机会去表现,让音乐相对节制、优雅,而不是永远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
  除了音乐本体的创新之外,上海画家毛冬华的作品《外滩心影》成为本次音乐会的主要视觉呈现,这也是首次将外滩主题当代绘画与民乐相结合。同时,音乐会还采用了戏剧舞台剧的光影造型,光影艺术与绘画的巧妙结合,使音乐更具现场感。

  佑斯特:
  尊重个性但更要彼此融合

  近年来,也有外国作曲家创作上海主题的音乐作品,但以西洋交响乐形式居多,要完成《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 这样的大部头中国民乐作品,对于一个外国作曲家来说,不可谓不难,“如何把我以往的经验运用到与中国乐团的和谐共处中,是很大的挑战”。好在,佑斯特对中国有着深厚情结,每一次来中国,巨大的变化赋予他很多创作的灵感。
  到上海的大街小巷采风,不断了解和研习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法,与所有的演奏家排练、磨合,佑斯特坦言,“作曲家需要吸收各方面的养分,但最重要的是想象力,我会想象舞台上有很多角色在发生很多故事,我的任务是用音乐的方式,赋予这些角色生命和血肉。”
  这场音乐会,佑斯特不仅担纲作曲,同时也是指挥,他希望在尊重民族乐器个性的同时,让彼此更加融合,于是将民乐团的座位进行了些微的调整,例如将低音提琴放在高胡和二胡的旁边,更加衬托出高胡和二胡的音色,互相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一部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上海史诗”层层铺展。
  其实,《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只是上海民族乐团这几年来很多尝试中的一个。罗小慈透露,未来,乐团还将继续挑战民乐的无限可能,“中国现在发展速度很快,民乐也呈现出越来越开放和国际化的态势,所以,我们的门应该越来越打开,让更多的国外作曲家参与到民乐的创作中。”

实习生外包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