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童一枝笔”:澳门儿童文学的育苗师

[摘要] 杨颖虹既兴奋又紧张。8月10日下午,南国书香节澳门馆,作为“童一枝笔”的发起人之一,杨颖虹与台下的一百多名孩子和家长交流、分享澳门儿童文学的创作经验。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广州

杨颖虹既兴奋又紧张。8月10日下午,南国书香节澳门馆,作为“童一枝笔”的发起人之一,杨颖虹与台下的一百多名孩子和家长交流、分享澳门儿童文学的创作经验。

与著名发达的赌场相比,澳门儿童文学鲜为人知。时代周报记者在南国书香节走访时发现,香港馆里,童书层层叠叠摆放了很多本,而澳门馆中,儿童图书寥寥无几。杨颖虹表示,澳门人口少、儿童文学创作分散,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童书市场。长期以来,澳门只有一本葡文版的民间故事图书,“很多澳门小朋友是阅读香港或内地的文学作品长大的,他们对香港甚至比对澳门更了解。”

为了发展具有澳门本土特色的儿童文学,2014年9月,在澳门民政总署的支持下,澳门教育界、关爱儿童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公开征集文稿及插图,或亲自动笔的方式,出版了《小城大世界─澳门儿童文学精选》,这是澳门出版的首部儿童文学专著。随后,澳门笔会(澳门最大的作家团体)又创建了儿童文学创作平台“童一枝笔”,并推出系列儿童文学活动。

杨颖虹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当前澳门儿童文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本土的文学园地,“童一支笔”暂时无法攀登高峰,却在默默孕育种子,培养热爱阅读和创作儿童文学的写作者,希望在未来推动澳门儿童文学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缘起:从零开始创作

杨颖虹出生在内地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便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少年时举家移居澳门,朋友不多,只好以阅读为伴。长大后杨颖虹攻读中文系,当了一名语文教师。成为母亲后,她开始让两个孩子接触儿童文学,希望他们同样能够爱文学、爱生活。起初,杨颖虹为澳门教青局主办的《百分百家长》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向家长推荐儿童文学,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她发现澳门缺少儿童文学。

澳门只有58万人口,仅为香港的十二分之一,但一直以来,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并不少。作家汤梅笑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儿童故事集《爱心树》,也有部分家长从零开始创作,如澳门大学的彭执中,创立了“开元故事法”(为女儿创作故事),并用四年时间写下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杨颖虹表示,虽然创作的人不少,但澳门的发表平台不多,作品零散地在坊间流传,缺乏系统整理。如《百分百家长》一年只出四期,一个栏目只供一人写作,是一个相对狭窄的平台。

杨颖虹想为孩子创作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发展专属澳门、具有澳门本土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人提出:既然两岸儿童文学发展成熟,为何不坐享其成?杨颖虹反问:“澳门周边城市的主题乐园和公园又大又全,是否澳门本土就不必有自己的公园?” 

杨颖虹认为,孩子本性率真,是天生的诗人,只需加以引导,往往能写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再者,家长与幼儿共同讨论创作,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共同成长。另外,加入澳门本土背景的创作,能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对自身文化产生喜爱和认同,更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澳门精神”,勾起许多人的集体回忆和深切共鸣。

发展:创建儿童文学平台

杨颖虹的想法得到了朋友的鼓励和澳门民政总署的支持,她四处奔走,联络了一群志同道合、关爱儿童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公开征集文稿及插图的方式,于2014年9月出版了《小城大世界:澳门儿童文学精选》一书。这是澳门首部儿童文学专著,由26位澳门作家和16位本地插画师共同完成。杨颖虹认为,与以往的儿童文学作品相比,《小城大世界》更加系统,把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故事整理在了一起,题材丰富多样,包含了诗歌、散文、故事、剧本等。

然而,仅仅出版一本儿童文学专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发表平台。随后,澳门笔会创建了儿童文学创作平台“童一支笔”,杨颖虹是发起人之一。目前《童一枝笔:儿童文学精选》已出版了两辑,收录了澳门当地优秀的原创儿童故事、童诗、少年小说等。

这些书中的儿童故事,不少是以塔石广场、松山、东望洋灯塔等澳门场景作为故事背景的。编者在前言中建议,父母和小朋友看完故事后,可以找个时间一起走走、玩玩故事的发生地,甚至可以试一试自己编个故事。“希望在展现童心童趣、反映本土情怀的同时,也让父母和孩子们有参与的空间”。

由于缺乏长期固定的观众或读者群,在澳门基金会的支持下,澳门笔会还推出了系列儿童文学活动,包括与澳门民署图书馆、教青局活动中心等公共部门合作,让儿童文学活动深入社区;举办秋季故事会,用画图画的方式,和听力障碍的孩子们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通过戏剧游戏、故事创作、童诗阅读等方式,推动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和形式多样化……不过,据杨颖虹介绍,由于目前人力有限,一些活动没有办法长期持续做下去。事实上,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和推广的人士中,绝大部分是兼职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工作之余如何去营销,怎么做排版设计,都是很困难的”。

展望:形成产业化,走出澳门

谈到儿童文学的未来,杨颖虹表示,澳门儿童文学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不是从卖书或市场化开始的,而是一群人觉得应该重视这件事,自上而下地去推动。目前,澳门儿童文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她希望,未来的澳门儿童文学能够从由政府或基金会的帮助中独立出来,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发展。

在杨颖虹看来,作为一个本土的文学园地,“童一支笔”目前所做的主题征文、故事精选,是在“育苗”,即在推广阅读的同时,带动创作风气,让爱好儿童文学创作的人有一个发表平台,等这棵“苗”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就可以出版个人专辑,向文创产业开拓。“没有人永远依靠一个作家组织去帮他出版,他必须开拓自己的市场,这样才能够做得大”。 

当被问及“童一枝笔”是否会一直出版下去时,杨颖虹想了一会说,应该会,两者并不矛盾,不是说产业化了以后就忘掉培育作家的部分,而是会既做一些公益事业,同时也鼓励文创产业发展。“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把这本书推广到不同的层面。不纯粹是赚钱,而是一种文化沟通的方式。希望以后会有简体版,在内地也可以买到。”

今年,澳门笔会还与北京、广州、香港、台湾四地的机构合作,开展阅读活动计划,让孩子通过家门口的旅行和访谈记录,多元化认识地方历史和文化知识。杨颖虹认为这是澳门儿童文学走出澳门的表现,希望两岸四地的小朋友有机会交流沟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深圳莲花临时工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