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松山湖“科技秀”惊艳合作周、科创会


■在2017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上,李群自动化展示产品 记者 郑志波 摄

园区10余家企业集体亮相展会,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丰硕

东莞时间网讯 智能机器人、物流无人车、胎婴舱、基因测序仪……在2017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合作周、科创会)上,松山湖企业带来的这些高精尖产品和技术,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赢得了众多专业观众的青睐。

本次合作周、科创会,松山湖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题,组织了园区13家高科技企业集体亮相,集中展示了园区的高端科技产品,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除此之外,园区的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也集中亮相。

2015年,松山湖高新区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加速向园区聚集,松山湖在东莞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如今,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松山湖正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性科技园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

松山湖元素受青睐

本次合作周、科创会,机器人依然是重要的科技元素,松山湖的机器人企业自然也不能缺席。经过几年的发展,松山湖已经成为东莞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主要输出地。在本次合作周、科创会上,园区的代表性机器人企业也集中亮相。

李群自动化是松山湖的一家代表性机器人企业,此次带来了一款名为“Apollo机器人打豆豆”的产品,这个产品将Apollo机器人应用于双人对战打豆豆游戏机,制成了一款新型的人机对战打豆豆游戏机,充分展示了李群自动化产品定位准确、柔性高、开放性强等优点。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产品研发的企业,东莞市凡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款名为“EGGY蛋蛋”的教育机器人。这个双语伴读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凡豆科技第一个推向市场的产品,在展会上,这款交互式智能机器人也十分“吸睛”。

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是一款基因测序仪,这家基因检测企业2015年落户松山湖,去年就实现营收3亿元,今年预计能达到4.5亿元。短短两年的时间,博奥木华基因就实现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如今,其已经成为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新贵。

全球首款搭载4K相机的智能水下机器人、智能仿生体外胎盘“胎婴舱”、可全天候续航的太阳能WiFi无人机……在本次合作周、科创会上,东莞市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牵头组织的科技军民融合馆吸引了大量参展者的目光。

近年来,军民融合成为经济领域中的热点话题,研究院集中展示了当前东莞军民融合探索的最新成果。研究院院长唐波介绍,研究院于今年4月在松山湖挂牌成立,借助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旨在为东莞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实现“军转民、民参军”和区域的双向转移,为东莞制造业打开新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创新要素加速向园区聚集

松山湖高新区位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正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性科技园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2017年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2146亿元,同比增长18.4%;税收总额98.24亿元,同比增长49.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7.75亿元,同比增长26.0%;目前,园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升至第26位,其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全国高新区第6位。

近年来,松山湖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灵魂,持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创新型企业等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加速集聚,已经拥有一大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

数据显示,松山湖2016年高企数量为180家,预计2017年底可达260家。园区正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主题产业园”等孵化链条,进一步抓好高企培育,力争三年内高企数量达到500家。

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截至2017年11月,园区人才总量突破7万人,园区共有“千人计划”专家33名(全市39名),占全市84.6%;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3名(全市62名),占全市85%;市特色人才127名(全市214人),占全市59.3%;省市创新科研团队37个。到2020年,园区人才总量争取实现翻一番,达到14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达10%。

新型研发机构方面,目前,松山湖共有26家新型研发机构,占全市33家新型研发机构的78%,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9家,占全市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82.6%。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带动下,松山湖引进孵化企业300多家,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同时,松山湖围绕“4+1”产业体系,正大力发展研发型、总部型企业,做强做大智能装备和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激光、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各大产业与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并驾齐飞”的生动局面。

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东莞正在打造中子科学城。在中子科学城打造过程中,松山湖将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实现一批大科学装置、一批研发平台、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的聚集,将散裂中子源的高端前沿技术注入本土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松山湖片区还是我市园区统筹的先行区。松山湖作为全市创新核心引擎,将整合周边镇创新发展资源,推动片区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共享,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力争将松山湖片区打造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继续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根据东莞市的规划,松山湖将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的两大创新核心之一。对于松山湖的定位,东莞市提出要将其打造成全球性科技园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在这样的机遇下,松山湖新一轮的创新驱动发展大幕即将拉开。接下来,园区也将通过多重举措,持续推进自创区建设,深度融入广深科创走廊的打造。简要概括,园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加减乘除”四方面。

“加”是指增加创新投入。2016年松山湖全社会研发投入近37亿元,R&D占GDP比重达12.2%,比全国、全市分别高出10.1和9.8个百分点。接下来,园区将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松山湖各银行累计为企业提供110亿元银行贷款,其中三家科技银行向松山湖企业发放贷款32.6亿元。

“减”是指减轻企业负担。既减轻企业经营成本,更减轻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2016共为86家高企减免税额7.1亿元;为133家企业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加计扣除金额约33.6亿元。

“乘”是指激发乘数效应。通过园区15家孵化器组成了9个大陆分赛区和美国、德国、我国台湾等3个境外分赛区,成功吸引1100多个项目参加2016年“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最终有“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感知技术”“机器人竞技”等29个优质项目落户园区。

目前,松山湖有71家企业参加“倍增计划”,纳入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22家,占全市十分之一,其中16家企业承诺三年内实现倍增。1-7月,松山湖71家“倍增计划”企业共实现税收9.08亿元,同比增长56.1%,园区“倍增”企业正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

“除”是指破除体制障碍。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园区将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一是改革科研用地项目的管理模式,赋予科研用地项目可以配置不超过15%的商业配套;二是大胆尝试“财政投资、民企营运”,例如,园区财政投入900万元组建运动控制高精密检测实验室,委托民营企业——盈动高科自动化有限公司运管,向松山湖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制造及应用企业提供免费服务。

深圳盐田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