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第一书记郭连乐:做岔沟村民的贴心人

  “岔沟“,这个村名,能让人浮想出地形地貌。事实确实如此,岔沟村是一个偏居在大山沟一隅的小山村,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低,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都很差。全村540户、1750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14人,因病、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等多种致贫原因交集。

  设身处地想一下,换作你,一个团中央的机关干部,突然间来到吕梁山腹地的一个犄角旮旯,满眼黄土高坡,到处坑坑洼洼,而你的使命是带头做扶贫工作,让这个村的贫困户脱贫。怎么做?会不会一脸懵懂与无奈?

  郭连乐,1983年出生的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部副处长,一个新婚不到一年的小伙子,2016年5月被上级派到这儿挂职,任山西省石楼县灵泉镇岔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挑起了岔沟村脱贫致富的担子。


郭连乐(左一)在了解村里养殖进展情况。

  45天走访贫困户181次

  驻村第一天,憨厚朴实的郭连乐就跟着村支部书记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一个半月时间里,他走访贫困户181次,每户最少去过两次以上,初步掌握了全村贫困情况和贫困群众的需求。他着手组织对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意愿摸底,帮助争取小额贴息贷款;了解贫困户现有生产生活状况,帮助争取养殖、种植、务工补贴;了解村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欠账,到各级各部门争取扶贫资金。

  驻村之后,郭连乐很快适应了没有周末节假日的工作状态,基本每天不是在村里,就是在相关委办局协调工作。在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建立好贫困户资料手册之后,他反复琢磨:村里适合发展什么?老百姓有意愿做哪些事情?都需要争取哪些方面的支持?这些都是涉及到全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脱贫工作的成败。为此,他多方听取意见,先后找村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走访座谈41人次,收集整理意见建议68条,带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到太原市、交口县等地考察了养蜂、养牛、中药材种植等产业。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结合村两委和群众意见,郭连乐制定了《岔沟村脱贫致富规划》,提出了“打造一个核心”“发展两大产业”“明确三个原则”的发展思路。“打造一个核心”即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发展两大产业”即依靠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养牛和养蜂产业。“明确三个原则”即因户制宜、因人施策、分类指导,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扶贫,帮助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争取小额贴息贷款和养殖、种植补贴,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郭连乐(左一)在为贫困户解决养羊难题。

  多个村民评价他:很有耐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岔沟村和多位村民座谈,村民反复说“他很有耐心“,有时,贫困户不理解,吵他甚至骂他,他都不生气。

  郭连乐善于琢磨“事“。哪些政策可以依靠?什么产业可以发展?哪些扶贫资金可以申请?这些问题常在他脑中盘桓。为了争取资金,他通过领导、朋友,先后到中央及省市县有关单位协调,把石楼县相关委办局跑遍了。有一次,到某个单位协调项目,相关负责人正在谈事,他就在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站在门外的两个多小时里,他也委屈,但一想到身上的担子以及村里的期待,又觉得值。后来这个项目被批准了,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辛苦一扫而空。

  “双石公路”改线进村,石楼县委县政府整合“双石公路”岔沟村段道路改造拆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安置村民171户762人,安置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660户2760人,建设集中供水、供电、供暖的住宅小区“龙山水岸”,高标准、高品质、高质量打造石楼县城的东大门。

  实施以上项目,必须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但一些村民担心补偿不合理、安置无着落,思想上有顾虑甚至抵触情绪,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面对这种情况,郭连乐与村两委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反复讲解拆迁政策、做好思想工作。同时,组织党员带头签约、党员入户动员,最终统一了思想,将老百姓心中的热情点燃起来,拆迁顺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今年年2月破土动工,移民安置房正在建设中。


岔沟村民和中央媒体山西石楼扶贫行活动记者在聊第一书记郭连乐,讲他很有耐心不怕被倔头村民吵骂的故事。

  爱串门的第一书记

  想当好第一书记,从“外乡人”转变为“贴心人”,首先要放下架子,把老百姓看成亲人,真心实意的与村民沟通。

  郭连乐长期吃住在村,办公室既是群众的政策咨询室,又是村集体的会议室;个人既是村民的勤务员,也是为村集体代写各种申请报告的文秘员。

  一有空,郭连乐就到村里找党员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聊会天。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只要他知道,都会去看看,一来二往,他与群众的关系亲近了,工作也好做了。

  贫困户薛长荣夫妇年老多病,儿子发展产业缺资金,两个孙子都在念书,郭连乐知道后,经常到家里看望,宣传健康扶贫的政策,帮助贷款5万元,还给他们上高中的孙子申请希望工程资助2700元。老人感动的说:“小郭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比儿子来得都多。”

  郭连乐的妻子在郑州工作。今年8月,妻子因病需要手术治疗,他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然而在手术前一天,他接到了参加村集体养牛场项目评审会的通知。那一刻,他多么想陪伴即将动手术的妻子,可是想起贫困群众的信任和期待,他内疚而难舍地告别了妻子,匆匆赶回岔沟村,最终争取到专项资金70万元。


位于岔沟村的龙山水岸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期工程已封顶4栋,项目进展顺利。

  一年半能做多少事

  一年半时间很短,但郭连乐奔波协调争取的那些事,那些数字,恐怕没有一个人能一气说完说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为他做了个初步统计:

  帮助41户贫困户落实小额贴息贷款196万元。

  4户贫困户新增蜜蜂321箱,7户新增牛60头。

  争取90万专项资金建设村集体养牛场,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能使1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养牛场将于月底竣工验收。

  争取中华保险创业基金5万元,扶持村里一名创业青年养蜂。

  开展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从贫困户中选聘9名护林员,每户每年增收6000元。

  在团中央统战部的支持下,26名山西省青联委员和30名吕梁市青联委员与村里56户贫困户开展了三年的结对帮扶。

  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资助了村里贫困小学生12名,贫困高中生9名,金额3.51万元。

  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支持下,向每个贫困家庭捐赠一套羽绒服,共83套。

  争取资金154余万元,硬化了入村800米的路面,整修了12公里的田间路,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场所,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新修两座过水桥,开创了岔沟村“出门有好路,致富有门路”的新面貌。

  今年5月,郭连乐被评为吕梁脱贫攻坚青春榜样“第一书记青年标兵”。7月,村党支部被石楼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在日记中,郭连乐写下了一句话:“岔沟村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福保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