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打造开放新平台请进更多自贸区经验

    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将作为中韩(惠州)产业园核心区来开发建设。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2015年,中***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超九成产品进入“零关税”时代,对于惠州这座对韩贸易占广东省1/4城市,显得意义重大。

    让惠州人更感兴奋的是,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2017年12月15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韩产业园的批复》,中韩(惠州)产业园获批,成为全国三大、广东唯一的中韩产业园。

    作为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小特区”,中韩两国企业创新合作的“大平台”,以及落实中韩自贸协定的“试验田”,对于这样一个“国字号”园区的建设,惠州提出了按照广东自贸试验区标准,努力把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新平台、中韩落实FTA先行示范区、全国对外开放发展新高地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虽有了“奋斗目标”,可共建中韩产业园属创新之举,对惠州来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沿袭,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中韩(惠州)产业园该如何当好“试验田”?如何把更多自贸区的建设经验“请进来”?

    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策划/统筹:叶石界

    时间观

    来之不易的开放新平台

    翻开中韩经贸合作的“备忘录”,惠州有着特殊的地位。

    自1992年中***式建交以来,三星、LG集团等韩资企业纷纷落户惠州,投资办企业,设立生产基地。当年8月26日,赶在中韩两国建交前4天,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便与惠州地产总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合同签订,次年9月,这个注册资本3200万美元的企业正式投产。

    三星电子公司设立了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其后,LG集团设立了乐金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乐金电子部品(惠州)有限公司、日立乐金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等企业,惠州三星还是惠州市首家产值超千亿元的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惠州对韩国实现外贸进出口额多年占据了广东省对韩贸易总值的1/4。目前,惠州市共引进韩资企业250多家,累计利用韩资近10亿美元,累计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韩资企业共有30多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化工产业;三星、LG、SK都在惠州市设立了生产基地,惠州境内韩资企业涉及从业人员约4万人,超过3500名韩国人在惠州工作和生活。

    如果说,20多年前,三星、LG等韩国企业看中的是惠州的土地、人力成本等优势,那么,如今看中惠州的,是这里更加重要的市场腹地优势、日趋完备的产业链条,以及惠州不断提升的开放水平和国家级对外开放的优质平台。

    中韩(惠州)产业园便是这样一个优质的平台。

    “中韩产业园落户惠州,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就是将有一大批利好政策出台,势必吸引更多韩资企业进入惠州。”在得知中韩产业园确定落户惠州消息时,时任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总务郑培双表示。

    在此前惠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务虚会讨论如何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张玉中也直言不讳,“中韩产业园合作大有可为!”

    然而,让中国第三个中韩产业园落户惠州,却是来之不易。

    2015年,中韩两国签署备忘录,确定两国将在山东烟台、江苏盐城、广东和韩国的新万金项目地区建设中韩产业园,但备忘录里面并未提及在广东哪个地区建立中韩产业园,为此,当时广东多个城市都在争取这个难得机遇,竞争异常激烈。

    凭借对韩贸易、区位、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3月、4月,广东省、商务部先后明确在惠州市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直至2017年12月***正式批复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

    区域观

    三大中韩产业园走“差异化”之路

    中韩产业园落户惠州来之不易,可落户后如何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创新的思维引领园区建设,就成了摆在惠州面前的一道考题,毕竟,此前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

    走出惠州,可将目光投向另外两个同期获批的中韩产业园。

    中韩(烟台)产业园早在2014年便已开建,并列入了山东省“十三五”规划,同时,建立了中韩(烟台)产业园联席会议制度,还出台了《关于支持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支持产业园建设。

    目前,烟台已经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千亿级的支柱产业,也逐步培育出了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动漫设计等新兴产业。

    再看中韩(盐城)产业园,其规划编制始于2015年,目前园区已落户千余家韩资企业,为支持园区建设,江苏省政府出台了20条扶持政策,省、市共同设立20亿元发展基金,盐城在汽车、机械、纺织、化工四大传统产业销售均超千亿元,特别是中韩合资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是中韩两国产业合作典型代表。

    可以看到的是,烟台、盐城两地都有针对性地与韩国开展了产业合作,且集中在新兴产业,差异化明显。

    按照发展定位,中韩(烟台)产业园将建设成为中韩自贸区产业合作示范区,东北亚综合国际物流枢纽,韩国元素突出的智慧型宜居新区;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国际一流的低碳生态园区、中韩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宜商宜居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园区等。

    相比惠州地处南海之滨,烟台、盐城距离韩国更近,与韩国的人文往来也较为密切,且均开通了空港、海港直航韩国的境外交通航班,数万名韩国人常年在两地生活,让两座城市显得“韩气十足”。

    视线回到惠州,比起烟台、盐城,惠州对于中韩产业园的建设起步则相对较晚。直至2016年4月商务部明确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后,惠州才着手产业园的科学规划工作。

    来自惠州市商务局的最新消息,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已编制完成,并已上报省政府审定。

    按照规划计划,中韩(惠州)产业园近期重点推动的是珠三角(仲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制造集中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大亚湾化学工业区和海港综合保税区共6个核心片区起步建设,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能源、智能装备、云计算与大数据、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惠州的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石油化工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快发展。这与韩国的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互补性强,将是中韩(惠州)产业园与烟台、盐城产业园错位发展的重要优势。

    世界观

    “引进来”还要学会“走出去”

    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中韩(惠州)产业园也有了新动作。

    目前,产业园已引进韩国SK集团的中韩科技城项目,该项目由SK中国与惠州市政府共同开发建设,重点引入半导体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数据通讯等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

    韩国太库国际孵化器也已进驻产业园,正重点依托太库在全球特别是韩国的创新资源,吸引更多的韩国科技创新成果在惠州转化。

    其实,除了纵向对比其他两个中韩产业园,横向放眼珠三角地区,过去的2017年,就有包括中丹环保产业园、中拉经贸合作园和中韩产业园3个中外合作园区启动建设。

    管中窥豹,加上广州的中新知识城、深圳中芬设计园、中山中瑞工业园等,一个个对外合作园区落户珠三角的背后,正是一场借力发展、借船出海的开放棋局在加速布局。

    2017年11月,位于珠海的横琴中拉经贸合作园开园。作为服务中拉合作项目落地的新载体,横琴中拉经贸合作园整合法律服务、政策研究、金融合作、跨境商品交易等服务,为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投资者提供了专业的服务。

    中丹环保产业园也选择了落户珠三角。去年5月,肇庆市政府与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签署了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合作及共同支持建设中丹环保产业园(肇庆)的谅解备忘录。协议共同推进目前国内唯一国家层面的中丹环保产业园在肇庆新区建设。

    不难发现,包括惠州在内,珠三角9市代表性的中外合作园区大多分布在高新区或新区,跨越了传统的行政边界。

    再看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所在的佛山新城跨越了禅城和顺德两区,中瑞工业园则包括了南朗镇、马鞍岛及东部临海区域。这两个新区始建于2012年,目前都已成为了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地。

    位于东莞石龙的中俄贸易产业园,是俄罗斯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出口商品和原材料综合性贸易中心,由俄罗斯政府机构组织原材料到岸销售。

    珠海和东莞,作为扼守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其对外产业园合作的独特性还在于相比以往的中外合作园区只会“引进来”,他们却开始了“走出去”。

    每周,满载着家电、机械配件等产品的中欧班列从中俄贸易产业园缓缓驶出,在满洲里铁路口岸出境,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和地区,19天后到达13000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珠海的中拉经贸合作园则计划输出高端服务,打造中拉休闲旅游文化交流中心、中拉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中拉政策研究与创新中心。

    对惠州的中韩产业园建设来说,如何在“引进来”之后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是值得思索和借鉴的问题。

    ■专家建言

    突出特色

    坚持创新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作,经过2年多的改革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广东自贸试验区有哪些值得中韩(惠州)产业园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中韩(惠州)产业园要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担当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先行者和探路者。”省自贸办副主任马行裕认为,中韩(惠州)产业园的定位发展建设,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建议,中韩产业园建设的合作领域要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中韩(惠州)产业园不仅要引进项目,更要关注韩国转型升级的新经验,先试先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让规划方案更有可操作性,更符合惠州特色。

    孙元欣表示,中韩(惠州)产业园的规划编制,必须要做好中韩战略对接,做好与国家战略对接,实现差异化发展。

    “以市场来换创新能力,以创新能力来换创新合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建好产业园,关键一点是要做好差异性战略定位。产业园不是简单搞几个项目,关键要学习韩国经济是如何转型过来的。

    丁力表示,韩国转型升级经验对惠州来说,最有价值的还不是产业项目,而是韩国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最值得挖掘的是韩国如何完成转型升级的。

华强北临时工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