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我国科学家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记者11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该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研究组与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李金军研究组合作,运用“分子模块设计”技术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嘉优中科系列新品种”近日获得突破,两块“嘉优中科1号”水稻实收测产表明,平均亩产分别为913公斤和909.5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亩产增产200公斤以上。

    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突破传统育种技术,走出了分子育种的新路。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该成果是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方法提升育种技术的大胆实践和成功探索,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现代育种理论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对指导未来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历史上是水稻育种水平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但近20年以来,该地区水稻产量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期,主要表现为产量与早熟、品质、抗病虫和抗逆性等其他优良性状之间的矛盾、品种退化等问题。在目前高产栽培条件下,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所长杨维才说,随着近年来重要基因资源的逐步挖掘,传统育种方法的瓶颈效应日益显现,新品种选育的困难越来越多。以育种周期为例,效率较低,一般需要10年左右。因此也有种说法称,“农业科技工作者已经越来越难选育出突破性的优异品种”。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新兴学科的飞速发展,育种专家对基因型进行直接选择成为可能,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副研究员刘贵富说,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实现基因的直接选择和有效聚合,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实现“精确育种”。他说,常规育种需要7至8年才能选出育种材料,分子育种技术能将其缩短到3至4年甚至更短,实现了快速、定向、高效培育系统改良的作物新品种。

    用李家洋的话说,“分子模块设计”就像组装一台电脑。通俗来说,人们想要什么样的水稻,育种专家就可以把相关的水稻基因模块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满足需要的种子,“就跟在工厂里生产工业产品一样方便”。他还提到,这些品种既实现了水稻超高产和抗性提升的完美结合,又实现了种植区域北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

    据李家洋研究组透露,目前,嘉优中科1号的大面积推广工作正在进行。随着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每亩增产200公斤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日趋凸显,实现“用得上,有影响”要求,有望对引领我国品种升级换代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横岗劳动力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