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大营裘皮 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记者 吴新光 郑佳洵 通讯员 李金刚 贾献义

  产业下行、出口受阻……近年来,大营裘皮遇到了发展瓶颈。“在这个关键时期,只有创新求变,在品牌上求突破、在技艺上求提升、在市场上求拓展,才能点燃裘皮发展的新引擎。”枣强县大营镇党委书记李健雪对皮草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围绕裘皮产业转型升级,大营人进行着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

  实施品牌战略,“长出”23个知名品牌

  在大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皮草加工技术,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长期以来,大营皮草一直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鼎盛时期,皮毛业加工摊点达到1.8万余家。

  “70后”张大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看到当时父辈们的生产经营方式,总想着自己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手艺是好手艺,传统是好传统,但家庭作坊式生产毕竟简单粗放,要想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必须要给这门手艺‘镀金’。”张大伟不顾父亲反对,花光几乎所有积蓄,建立了裘皮服装加工厂,严格按裘皮成衣制作的工艺和流程生产,申请注册了自己的成衣品牌,并装修了一家门店。有了工厂和“门面”,国内外客商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谈生意。10多年后,张大伟的企业已经做到了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他创立的皮草品牌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的一线城市。

  “正是有了一大批和张大伟一样的大营皮草人对专而精的品牌化追求,大营正在逐步摆脱粗放的生产方式。”李健雪介绍,目前大营镇有皮草企业1200多家,自主皮草品牌263个,其中,国内外知名品牌就有23个,皮毛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延长产业链条,“露天市集”变身摩天大楼

  出身制皮世家的张文良可以称得上是大营皮草的领军人物。张文良10多年前才做起皮草生意,但眼光却总比别人远一些:“那时候家家都在经营皮草生意,但交易的产品以褥子、毛领、帽条等半成品为主,基本只赚个加工费,利润有限。但如果把半成品再加工成衣服、帽子等各式各样的成品,利润空间一下子就能翻几倍。”张文良成为第一批在大营做裘皮制品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如今,大营的裘皮制品品类已经十分丰富,产品涵盖裘皮服装、裘皮帽子、裘皮饰品、工艺品等10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近两年,张文良又把眼光转向了裘皮的上游产业水貂养殖上。他说:“在大营,企业加工高档裘皮服装所用的原材料大都是进口貂皮。每年大营的企业都会去芬兰、丹麦等国外皮毛拍卖行去竞拍貂皮,成本较高,也不容易买到中意的皮毛。”

  今年,一座占地300亩的生态养殖园已经建立起来,绿草、果树、池塘、凉亭一应俱全,有着最适宜貂生存的环境,还有先进的环保设施。“现在咱们自己养貂了,不仅能控制成本价格,还能解决貂皮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张文良说。

  张文良的产业延伸之路也代表了大营皮草产业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大营的皮草产业链渐趋完整。随着产业产品的完善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大营原来的“露天市集”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皮草交易市场拔地而起——大营先后建成了功能分区完善、产品优势互补的皮草交易中心、国际裘皮城、裘都世贸城、西亚皮草新城四大皮草专业市场,市场年交易额50多亿元。

  畅通销售渠道,借力“一带一路”布局海外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李建国看到了商机,把目光瞄准了“丝路”上的意大利。李建国相信“千年皮草”的历史积淀,也相信这些年来大营人对皮草技术的改进提升。于是,李建国在意大利设立品牌店,推销大营裘皮服装。凭借运输和关税的优势,李建国在意大利闯出了一片天,从一件到十件,十件到百件……裘皮服装销售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两年来销售额超千万元。

  如今,大营皮草人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在俄罗斯蓝楼裘皮市场,开设门店256家;在日本、韩国各开有办事处50多家;在丹麦、挪威、加拿大、墨西哥等北欧北美国家,常年开设货栈,收售皮草。

  正是有了畅通的购销渠道,大营皮草实现了“买世界、卖世界”的目标:全球80%以上的兔皮原材料,经大营皮草商家之手进入大营市场;大营皮毛褥子产销量占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编制产品年销售3亿件以上,占全球45%以上市场份额;裘皮服装是出口俄罗斯的最大基地,年出口裘皮服装300余万件,占据俄罗斯市场60%以上份额。

  

深圳西丽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