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地市“掌门人”畅谈发展大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杨洋、卢文洁、汤南、魏丽娜、梁超仪、何颖思

  昨日是广东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二天,多个代表团向中外记者开放。记者了解到,来自东莞、中山、湛江、河源、江门等地市级“掌门人”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就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在生态环保建设发力等方面畅谈各自的规划。

  东莞:高新技术企业居地级市首位

  作为广东制造业大市,东莞如何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昨日的东莞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表示,东莞的转型升级在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发展质量和效益上都有所体现。接下来,东莞将把着力点放在更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吕业升介绍,目前,东莞的创新驱动发展呈现出很好的态势,相关指标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4077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今年有望达到4500家;R&D占比预计达2.5%,居全省第三。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东莞“机器换人”项目累计达2698个,总投资约386亿元,并且大力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接下来,东莞将把着力点放在更高质量发展上。

  中山: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下,中山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中山要顺势而上,顺势而为,这需要找准定位。”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认为,需要从顶层设计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中山具备产业链优势,这两年在吸纳先进技术和战略创新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企业提升明显,因此,他提出,“中山有条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年中山市两会上,提出了“交通强市”,陈旭东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山的区位优势明显,要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让中山作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充分突显。

  湛江:未来3~5年投千亿建立体交通

  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表示,湛江将围绕快速补齐现代立体交通短板、推动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推动中心城区强心提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计划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中在补齐现代立体交通短板上,郑人豪透露,未来3~5年湛江将投资1000亿元来建设湛江的立体交通。

  据介绍,湛江目前尚未开通跨省出市的高铁,交通仍是制约湛江发展的主要瓶颈。湛江该如何破局?昨日,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长姜建军表示,年内安排实施国际机场、高速铁路等37个重点交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06亿元。

  河源:加快交通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多次被提及,河源该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昨日,省人大代表、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表示,河源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交通枢纽的同时,还将加快推进平台、政策对接,市场、要素的对接,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分工合作。

  接下来,河源将加快打通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港口航运为主的外联“动脉血管”,拓展以中心城区与各县城间快速通道、中心城区各功能板块间连接通道为主的内联“静脉血管”,疏通以农村公路为主的循环“毛细血管”,建设通达珠三角、连通周边、覆盖全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现代要素向河源便捷流通的区位优势。

  江门:推进“河长制”建青山绿水侨乡

  江门在全面推行落实河长制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面,昨日,在江门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中,省人大代表、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就河长制问题进行了相关阐述。林应武表示,江门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目前人员、经费、机构、编制全部到位,已形成“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专职巡管员”的河长制体系。

  接下来,江门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将全市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点由原来的31个扩大到268个,实行全市跨界河流水质监测工作全覆盖。并且全面落实“一河一策”方案,大力推进污染源整治,加快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湿地公园等建设。通过每年解决2至3个突出问题,最终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光明临时工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