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京冀成果转化如何走出1.2%怪圈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特别是北京的科技成果辐射落地津冀一直是重点,然而对于河北来说,承接北京的技术项目落地目前还不是十分理想。眼下,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已近4000亿元,其中京津冀区域仅占4%左右,具体到河北仅有1.2%。

  企业更爱高市场化区域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园区丰台园,有一家轨道交通上市民企——北京鼎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汉技术”)。它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从事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北京的鼎汉技术,在长三角、珠三角均有布局,而在北方特别是河北区域目前尚在观望。

  “虽然距离很近,但我们的战略布局以及成果转化还没有向河北延伸,主要考虑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河北人才集聚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河北给我们的整体印象大部分是重工业;同时,轨道交通的技术应用需求尚没有形成规模。”鼎汉技术副总裁万卿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无论是企业的布局还是成果转化,之前鼎汉技术都曾考虑过河北唐山,“那里轨道交通产业集聚程度还可以,也拥有唐山客车厂”,但考虑到上述因素目前并未有实质性的推进。

  据万卿介绍,鼎汉的技术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转化应用非常多。“这一点其实很简单,那里有能力提出技术需求且集中度高,同时又能快速地将需求变成购买力。”万卿说,作为民营企业,他们更愿意将技术转化应用到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例如广州,我们一些高于国家标准的技术、产品,可能会比他们原来采购的技术、产品价格高,经过评估他们认为风险可控,与国外同类技术、产品相比性价比也高,我们的技术、产品就能顺利地转化应用。”

  “而对于北方区域来说,也会提出一些技术、产品需求,但很难转化成购买力,投入的研发费用不能形成产业化应用,这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万卿表达得非常直接,民营企业只能依托于市场机制,“哪需要我做创新、哪欢迎我做创新,我就扎到哪去”。“最重要的是,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没有应用怎么能够让产业成熟呢?产品都是‘用’成熟的。”

  万卿做了个比喻,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土壤”,没有“土壤”,“‘种子’的好与坏也就无从说起”。

  京津冀对接尚存巨大空间

  事实上,鼎汉技术其实也是北京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应用的一个缩影,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现实。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拿到了一组数据:据统计,目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外技术交易额已达约4000亿元,其中京津冀地区占比仅4%左右,而剩余96%成交额背后的大部分高新技术都在江浙、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实现了产业化。具体到河北,只占中关村示范区每年对外技术交易额的1.2%。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高新科技园区统计,北京中关村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经济总量、科研经费投入等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

  “作为仍以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重工业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河北省,在‘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分析称,虽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区域协同创新一直是重点,但客观现实是北京并没有多少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在河北实现产业化。

  朱希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具体原因可以从供需两端来看。从科技成果的供应端北京来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北京很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熟度不够,转化起来非常难。因为这些科技成果并不是为了转化落地开发的,而是为了国家某个专项开发的,这种开发机制造成了很多科研成果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但距离产业化落地还非常遥远。”朱希铎毫不避讳,“通俗来讲,科技成果转化的‘种子’本身不熟。”

  朱希铎说的供应端第二方面原因是科技成果需要有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需要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来做全过程的服务。目前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还有差距。

  “最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整合科技资源的杠杆去撬动,寻找资本去驱动。”朱希铎认为,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多数是简单的技术交易,但客观来讲,大部分科技成果都不是这种直接交易可以成功落地的。“需求方买回去不一定能成功落地,其实差的正是资源整合和配置,以及资本驱动的条件。”

  业界呼唤跨区域资源平台

  在朱希铎看来,除了供应端以外河北的产业需求也与江浙完全不同。

  河北经济的支柱产业基本都是以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还包括一些中低端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决定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易就能实现的,传统重工业的转型升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配置大量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河北省近几年要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6000万吨水泥产能和400万平方米平板玻璃产能。”朱希铎说,这些重工业产能削减之后,需要新业态来支撑经济增长,所以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特别强烈,但这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易就能完成的。

  “其次,整个北方地区的产业文化跟江浙不一样,河北也不例外。”正如朱希铎所说,江浙地区的产业文化完全是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追求的是产业周期短、赚钱快、盈利能力强,当地的企业家总想用最小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内赚最多的钱。而由于河北的产业以重资产投资、长周期收回为主,一个厂建设几年,收回投资又用很多年,这样的产业赚得是长线的钱。“现在河北的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谈何容易?”在朱希铎眼中,这种产业文化就养成了河北企业家相对保守的性格,不求快求新,不太会像江浙企业一样,完全靠商业嗅觉快速捕捉赚钱的机会。

  朱希铎也谈到了河北的产业环境相对不好也是造成成果转化落地不力的原因。他表示,由于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相对保守,对引入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自然就不够。要转型升级的是重工业,需要创新驱动和配置资源的门槛很高,没有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根本不行。“本来河北各地政府应该比江浙地区支持力度大才对,但实际并不如江浙地区。还有一个原因,是河北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不足。”朱希铎解释说,每年河北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是硬指标,与全国的差距比较大。“以石家庄为例,在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中,石家庄科研投入占比排到40多名。”

  如何破解?朱希铎也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河北要加快搭建面向中关村的科技资源在河北落地的服务平台。支持跨北京和河北的创新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目标是把中关村的科技成果落地河北。其次是河北要从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要把科技创新驱动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能力,而且是核心驱动力。”朱希铎还建议河北必须能够瞄准一些重点产业进行创新驱动的重点突破。“因为河北的财力有限,想面面俱到、全面开花不行,可以集中财力和资源重点做几个引领产业项目,树立起几个标杆性的创新驱动产业项目。”

  “最后,河北省在创新驱动过程中,要加快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前沿科技视野的人才,让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市场化意识和商业嗅觉。”朱希铎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王飞/制表

深圳石岩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