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上海何以成为游客心中全国“最有安全感城市”?也许正是这些曾被人不理解的苦功

 

一座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每天经历人流物流“大流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巨大的挑战。

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首席记者 简工博

 

在刚刚出炉的一份2017“中国游客心目中最安全的目的地”评选中,67%的游客投票中国,得票率最高。而这份调查中评选出国内最有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上海名列榜首。

 

“在上海,很安全”是近年来上海市居民和游客的共同感受。第三方调查机构零点公司每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已连续维持80分以上的“历史高位”;上海市公安部门刚刚今年上半年一系列事关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数据也显示: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降3.8%,交通事故数降21.4%,火灾起数降14.8%,命案破案率达100%。

 

一座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每天经历人流物流“大流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巨大的挑战。

 

何以成为“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走出自己一条自己探索和努力的道路。

 

以反恐标准维护城市安全:宁可十防九空、绝不百密一疏

 

下午14时,上海外滩地面温度超过60度。全副武装的特警总队防暴突击二支队民警潘忠军、赵宗英与同事交接,开始了一天的巡逻任务。

 

从外白渡桥到十六铺码头近一公里的巡逻路段,他们每天要来回走上十次。烈日灼人,战斗服、战术背心、***支弹药等“标配”一件不少,全身装备加起来足有15斤重。一般情况下,他们撤岗时至少已是深夜23时。

 

全副武装的特警在景点巡逻,市民游客怎么看?“我觉得更安全!”甘肃来沪的游客潘先生告诉记者:“全副武装的特警就在我们身边,坏人还敢出来干坏事?”

 

特警这支神秘而“高大上”的精锐队伍,已悄然出现在上海的街头巷尾,作为反恐处突的“尖兵”,参与上海这座安全指数持续高位的城市日常社会面治安防控。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即使安全感始终维持高位,上海依然存在公共安全的隐患与风险。因此早在几年前,上海就把维护城市安全的标准从“治安标准”提升至“反恐标准”。

 

曾有人对此不解:上海多年持续安全,这样的做法是否“草木皆兵”?但发生在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暴恐事件让更多的人感到,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今天,上海“宁可十防九空、绝不百密一疏”,这样“唯恐不及”的态度,恰恰是上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相对平安的重要原因。

 

围绕“反恐标准”,上海精心打造起立体化的城市安全防护体系——治安巡逻防控网、武装应急处突网、群防群治守护网像三张网络一般守护着城市安全。

 

作为守护城市安全的专业力量,上海公安特警在常态情况下,对人民广场、东方明珠等标志性建筑设立武装驻勤点,在机场、车站开展叠加武装巡逻;等级勤务下,延长勤务时段,将警力向重点区域倾斜,并增派警用摩托车实施动态布防和串线巡逻,已在市中心形成东、西、南、北、中全方位驻守的空间布局和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勤务机制。

 

除了特警这一“精锐力量”之外,上海公安还在全国首创了独立建制专门应对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暴力破坏活动的专业队伍特种机动队。目前,全市16支公安特种机动队常设执勤车组142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屯兵街面、动中备勤,参与各类大型活动安保1800余起,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200余起。

 

各公安分局还根据辖区特点为“三张网”添加“插件”:杨浦公安成立摩托特战分队,加强商圈、高校和医院的巡逻;黄浦公安分局将移动警务指挥平台摆上南京路步行街等重要区域,紧急事件直接指挥。

 

警务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效率: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之路

 

6月11日上午9时许,家住安亭镇玉兰四村的蒋老太在小区内遇到一名骑自行车低价贩卖大米的男子。交易时,男子以找不开零钱、百元现金太新等各种理由,将老太2000余元退休金全部调换成假币。6月19日,警方在距作案地10公里远、人口密集复杂的黄渡联群村将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犯罪嫌疑人谢某抓获——破案的关键,是遍布城市的视频监控和警方侦查破案的无人机。

 

从高层火灾防控到轨道交通安全,从社会关注的大案要案到切中民生的小案——一系列超大型城市面临的安全问题,如果全靠公安等专业部门来解决,力量捉襟见肘。

 

上海将“破题”的关键选在依托警务科技创新上。上海公安部门主动对标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公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让数据信息服务城市治理。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入手,上海公安部门分析梳理犯罪规律,研发针对特定类型案件的数据模型,加强经营、深度打击、集群破案,不断提升打击犯罪的能力水平。

 

上海更着力把安全工作做到事发之前——今年元宵之夜,豫园游客众多。在黄浦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数字和图像实时变化——这是上海市公安局研发的客流监控及预警指挥平台:依托各类高科技手段,平台通过信号登录数计算人流量,分析人流趋势,而部署的警力、制定的预案,都将按预警信息梯度启用。与过去凭经验管理不同,“人力+科技”的管理模式正成为上海新的“惯例”。

 

“警力不足素质补、民力补、机制补、科技补”——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上海尝试以“信息主导警务”,根据动态分析全市发案数据弹性用警,提升每位民警装备技术含量,让每一位街头的民警都能成为独立工作的“平台”。

 

今年7月初,普陀公安分局东新路派出所接报一起普通的纠纷报警。巡逻民警张启炜将一名当事人身份信息输入手中的PDA终端,几秒钟后,后台显示此人因涉嫌故意伤害被网上追逃。

 

这台全新的PDA终端与普通智能手机别无二致,却集巡逻盘查、工作查询和数据统计等功能于一体,可与后台数据快速连接,还能根据工作需求自主开发功能模块。今年以来,全市巡逻民警通过110接处警、盘查、图像监控等巡逻工作手段共抓获并处理违法和犯罪人员8000余人。

 

警务科技创新也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便利。明天一早到香港签合同,今天晚上还没办签注,怎么办?位于徐汇公安分局和自贸区公安分局的24小时自助式签注机,1小时就能办好。登录上海市公安局门户网站“阳光警务大厅”,案件相关人员可以实时查询案件办理情况,还能对办案过程留下评价:“将我们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办案透明度,有利于促进我们进一步规范化执法。”

 

日前召开的全市公安局处长会议上记者了解到,未来上海将通过全面提升公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之路。

 

“绣花”的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引导人与城市更好地相处

 

“上海管理水平确实不一般!”8月1日晚上23时,四川来沪旅游的吕小姐在静安寺门前过人行道,旁边所有车辆主动停车等她通过:“当时我特意看了,周围没有警察!”

 

她不知道,一年多以前,交通违法频发曾是上海城市管理的一大“短板”。随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走向纵深,今年上半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4%、18.8%、21%,日均交通类110警情数同比下降21.2%。

 

持续至今的上海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目标明确指向交通违法行为,意在改变不少人的出行习惯——立守法的规矩,正尊法的风气”。

 

最近,市民李某在共和新路、永新路口闯红灯过马路时,没想到竟然接到警方来电,要求他前往派出所处理违法。原来,他的行为被安装在人行道指示灯旁的“电子警察”清晰拍下。

 

管好行人、非机动车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上海正在尝试突破:针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将进一步加强电子警察采集端、民警处置端的科技集成,充分运用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等科技信息化手段,解决警力不足、执法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会有短板出现,有短板就必须补齐。”在一些市民和游客看来,城市的发展就是努力补齐短板的过程,唯有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才是解决之道:“任何一个细节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而在专业人士看来,补短板更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短板产生的根源,“治标更治本”。

 

既不冒然跃进,也不原地踯躅,在不少人眼中,上海正以“绣花”一般的精细功夫推动社会进步,引导在这里的人们与这座城市更好地相处。

 

闵行公安分局社区民警徐斌管辖上海康城已经有16个年头。这是上海最大的社区,也是上海治安状况最复杂的社区——居住近4万居民,2015、2016连续两年全区入室盗窃案发量第一。

 

三防虚设、群租泛滥,都是康城案件高发的直接原因。他曾努力改变,但有心无力:“康城有1.3亿维修基金,但2015年小区107个探头已经坏了90个,无人维修。”

 

今年,上海康城仍在入室盗窃案最多的社区榜单上,但排名下滑至第5,上半年案发量仅6起,同比降幅达90%。原来,业委会拿出1300万元,将1946个监控装进了上海康城,2个班组82名保安两班倒巡逻,每个保安巡逻的路线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规定,社区民警可根据保安手机上安装的GPS软件随时查询,不符合要求将依规处罚。

 

变化的关键在于上海公安推进的社区警务改革试点,徐斌开始兼任居民区副书记:“这个职务让我在社区建设中有了更多话语权,可以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协力推动社区治理的改善。”针对小区治安差的情况,徐斌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意见,被业委会采纳。

 

这并不是上海康城一个社区的做法。上海公安正按照“一村(居)一警”的要求推进社区警务改革,重点抓牢社区治理力量建设和社区治理基础建设,提高安全防范等级,引导更多的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安全建设。

 

今年春节是上海第二年禁止外环内燃放烟花爆竹。30万志愿者和公安民警一起驻守社区,成功实现“零燃放”。在大年夜参与社区巡逻的志愿者程先生看来,这样做理所当然:“一座安全的城市,当然要依靠人与城市的和谐互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责任编辑:简工博

人力资源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