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解密佛山西站背后 那些“坐上”高铁的佛山企业

    佛山西站18日正式开通,每天有多趟高铁动车往返广州、深圳、南宁和贵阳等地。戴嘉信 摄


    18日上午,8时25分。在佛山西站,开往珠海的城轨中,400多人在此处上车。从这一天开始,飞驰而过的贵广、南广高铁在这里设立了站点。

    而这一列列“子弹头”所停靠的佛山西站里不乏佛山建材的身影。在佛山西站6条隧道和一个接待厅内,使用的正是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瓷砖。这仅仅只是其中一家“坐上”高铁的佛山建材企业。在中国大力兴建高铁的背景下,包括鹰牌陶瓷、东鹏陶瓷、坚美铝材等多家佛山企业成功“抢票”上车。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一些“老乘客”更是率先“乘着”高铁出海。今年上半年,一条全程480公里,总投资38亿美元的非洲蒙内铁路正式开通,而铁路沿线站点所使用的瓷砖,正是来自于远在佛山的新明珠陶瓷集团。

    数据显示,预计到2019年,高铁市场规模将高达1334亿美元。庞大的海内外“高铁市场”正引来越来越多来自佛山的“淘金者”,那么,这背后是如何抢票上车?“出海”的掘金者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何帆燕

    “开闸”

    掘金“高铁经济”背后的建材市场

    张旗康可能比佛山一般的市民都要更关注佛山西站。

    “在佛山西站开通前,我们一直很关注开通时间。”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蒙娜丽莎陶瓷”)董事张旗康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蒙娜丽莎陶瓷的产品被运用在了佛山西站6条隧道和一个接待厅内。

    据悉,佛山西站的隧道空间内采用了蒙娜丽莎陶瓷薄板,而隧道空间则使用了大板。“用这样的材料代替高档石桥,可以大大节约工程成本和时间。”张旗康说道。

    实际上,近年,中国正大力兴建高铁。根据最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显示,到2020年,国内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而到203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约4.5万公里。

    一列列“子弹头”在中国各大城市出现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于钢铁、铝型材、陶瓷等庞大的建材需求,而不少佛山建材企业成功“坐”上了中国高铁。

    在把瓷砖产品运用到天津机场后,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也把两万多平方米的瓷砖铺进了天津。同样位于禅城的新明珠陶瓷集团,旗下的金朝阳陶瓷,则成为了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站相关工程以及汉九高铁的瓷砖供应商。

    不仅仅是陶瓷,早几年,佛山本土不少企业以高铁配套供应商的身份,让“佛山制造”出现在了高铁动车上。

    “高铁方面,我们主要跟中车合作。”广东伟昌铝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卫社说,由伟昌生产的铝型材经过进一步深加工后,被普遍应用于列车车厢内,如,车厢的开启门、行李架,座位下的支撑架、车顶上的骨架。

    同样的,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南车青岛四方与佛山市企业配套产业对接见面会上,12家佛山本土企业与南车青岛四方签署合作意向书。

    广东格蓝特精密新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其当时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该公司本身就从事精密零部件的生产制造,部分产品已在高铁动车上应用。

    “抢票”

    以新型技术拉开“车门”

    那么,这些佛山企业又是如何拿到搭乘中国高铁的“车票”?

    多名接受采访的佛山企业家表示,产品在质量上有过硬的保证,特别是能够适应高铁站对于产品的特殊技术要求,是能够“抢票”上车的必备条件。

    比如说高铁站作为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场合,对于瓷砖的耐磨性要求会比较高。“也就是说,要求使用在高铁站的瓷砖能实现长期使用但不会磨损。”新明珠陶瓷出口部总经理冯旭锋说道。

    而对于铝型材企业来说,在交通装备轻量化用铝技术上的积累则被认为是叩开新型交通,包括高铁内的“敲门砖”之一。

    从前年起,包括中车、忠旺集团、中铝公司、西南铝等企业都在轻量化铝应用上交出了靓丽的答卷,比如中车便展示了铝合金轨道车辆模型,苏州金龙展示了新一代全铝城市公交,忠旺展示了全铝客车模型。

    近年来,汽车、轨道交通、航空和船艇四大交通运输领域轻量化趋势愈加明朗。铝合金型材因为其较钢铁材料质量轻30%以上,以及良好的抗氧化、耐腐蚀性能,在交通运输上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

    有业内人士甚至预测,国内交通运输行业轻量化为铝加工行业打开至少近千亿的市场空间。

    而不少佛山铝企也以此方式成功“上车”。

    以坚美为例,早在2013年,坚美就在交通装备轻量化技术上着力。其中,该公司与北科大、南车集团共同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厅的课题,成功合作开发了新型的和谐号CHR6城际列车车体。这是国内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型材特种大型产品。

    同样凭借“技术牌”的并不止这一家。

    2016年5月,长沙开始试运行磁悬浮列车。该列车用的是伟昌铝厂开发生产的“导电轨”。据武卫社表示,这种运用在磁悬浮列车轨道的新型工业型材,是铝型材行业由建筑型材转向工业型材的尖端产品,目前业内能做出这个产品的并不多。

    “上车”

    “乘着”高铁走向“一带一路”

    事实上,在国内大力发展高铁的同时,早在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到了2014年,中国签署的铁路合作协议涉及线路总长度达到了3500公里,项目总额近500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高铁市场只有1023亿美元的规模,2014年已经跃升至112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高达1334亿美元。

    而一些已经“上车”的佛山建材企业,有的也“乘着”中国高铁一起“出海”。

    新明珠陶瓷正是这样的案例。冯旭锋一直在谋划着,这一年,一定要找个时间到非洲,坐上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

    今年上半年,这条由中国路桥承建的,全程480公里,总投资38亿美元的蒙内铁路已正式开通,而铁路沿线站点所使用的瓷砖正是来自于远在中国的新明珠陶瓷集团。

    据冯旭锋介绍,作为肯尼亚独立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蒙内铁路总共使用了累计600多万元人民币的新明珠陶瓷产品。

    “要拿到国外的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国内项目的合作基础。”冯旭锋表示,高铁作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基建工程,新明珠早前已参与了不少中国援外的项目。

    在这样的基础上,他表示,除了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出海”的高铁项目往往具有标杆性的地位。

    这样的地位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又是其打开沿线“一带一路”市场的重要案例。

    对新明珠而言,本身非洲就占到其出口市场的1/4。蒙内铁路的项目建成后,尽管无法量化计算其对于当地市场的销售带动,“但是带来正面影响是必然的”。冯旭锋强调道。

    而“拿下”这样的项目后,新明珠陶瓷跟着高铁的“出海”轨迹也在增大。

    “目前我们也在积极筹备,希望也能进入中国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高铁项目。”冯旭锋透露,相比国内,国外在这样的基建项目上,从前期立项到正式招投标再到启建周期较长,有的甚至要六七年的时间。

    “周期是长一些,但这样的付出,肯定是值得的。”冯旭锋说道。

责任编辑:桂强

深圳平湖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