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地票”破解农村拆旧建新难题

    在“地票”模式推动下,花石村拆除旧屋来搞公用设施建设。


    “在贫困地区搞新农村建设,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土地。”谈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省定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时,怀集县委书记刘卫红坦承,目前几乎当地所有贫困村,都已经被农保区包围。村集体要想在改变村庄面貌上有所作为,唯有拆旧建新、向存量要空间这一条路可以走。

    然而,要说服千家万户的农民把几十年的老屋拆掉谈何容易!

    为了不让拆旧建新成为纸上谈兵,最近一年来,怀集的基层干部别出心裁地想到了票据化的交易模式,一举破解困扰多年的拆旧难题。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通讯员 徐维宁

    实践▶▷

    实物转向虚拟的票据交易

    烈日之下,一台隆隆作响的钩机,几分钟就推倒了一排残破的土泥墙。一年前在全县率先试水“地票”模式的梁村镇花石村,日前又掀起新一轮的拆旧高潮。

    时间倒流至2015年6月,怀集入选广东第二批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创建县,花石村也成为这个即将建设的新村示范片的主体村之一。按照规划要求,该村除了必须对村庄现有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网络进行更新改造以外,还必须增加广场、公园、文化楼等一批高标准的配套基础设施。如此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疑要占用大量的建设用地。

    “1982年分田到户以后,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基本上分到各家各户,只留下少量的集体公共建设用地,这么多年来也几乎全部已经被村民的猪舍、牛栏、杂物房等私人建筑长期占用着。大部分自然村集体组织手头其实根本拿不出可支配的建设用地来搞公用设施建设。”梁村镇委书记黄国初告诉笔者,花石村当时遭遇到的其实是当前该镇所有村庄的共同难题。

    一片片无人居住、残破不堪的“空心村”,既妨碍村庄的整治美丽,又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在游说村民拆除旧屋给新村建设腾出土地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碰壁,后来他们想到了一个全省农村都还没有试过的办法:对计划要拆除的旧屋,先开一张“票据”给屋主,土地盘整出来后规划出宅基地,再按“票据”上的面积还回原屋主。

    对花石村提出的办法,梁村镇委、镇政府会同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与村干部反复调研论证,并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农村建设用地的票据化交易模式,由此在怀集正式诞生:“地票”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实施,自然也在村民小组这个农村集体的闭环空间里边流通。价格由村民理事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集体研商决定。

    目前,怀集县梁村镇的花石村、洊水村、镇武村和岗坪镇的庞庙村等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均已开始推行“地票”。

    展望▶▷

    为城乡配置用地资源探路

    “地票”这一创新模式在怀集县实际应用后,成为当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省定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加速器。

    “实施‘地票’的村庄,基础设施、文体设施和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用地均迎刃而解。”黄国初告诉笔者。目前,该县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内梁村镇下辖的主体村通过“地票”置换模式,已经拆除危房、杂物屋、猪栏、牛舍共420多间,整合土地2.25万平方米。而有了新村规划的疏导方案后,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也不再发生。

    笔者调查发现,使用“地票”的几个村,宅基地的剩余面积,可以卖到每平方米300—1000元。通过“地票”,村民理事会还可以把多余面积收归集体,通过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兴建厂房等方式发展农村经济项目。岗坪镇庞庙村就把整合出来的20亩空地,对外出租建起了鞋厂,每年可得租金5万元,同时还解决了周边200多名村民的农闲就业问题。

    怀集“地票”不只解决了公共建设用地难和农民占用耕地建房的问题,而且直接提升了农村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刘卫红认为,后者将为农村集体成员有偿退出提供有效途径。

    当前,广东是以占全国1.87%的土地支撑了占全国10%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GDP排在全国首位。在我国实施的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下,广东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势日益严竣。

    实际上,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城镇用地的集约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村用地集约水平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末我省农村居民用地已占全省建设用地面积的40%,人均用地是城镇的2.5倍。这些废弃、闲置及低效的农村建设用地量大、面广、布局零乱,若能有效盘活并加以合理配置,必能为城市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圆岭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