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境障碍,可致卒中病人的死亡率升高,研究表明,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患者死亡率是没有发生抑郁的卒中人群的3.4倍,且卒中后抑郁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差,在医院治疗的时间明显延长,对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但卒中后抑郁却经常会被临床医生忽略而导致患者无法接受及时的治疗。目前大部分的观点认为,卒中后2年是卒中后抑郁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在卒中后3-6个月。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不足,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对于卒中后抑郁的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卒中后抑郁的预防,结果显示卒中后抑郁是能够预防的,通过药物或心理干预可能使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下降20%-50%。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脑卒中后短期应用常规剂量的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度洛西汀和去甲替林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卒中后抑郁发生,而舍曲林的研究则发现,在服用50mg-100mg之间的剂量不能有效预防卒中后抑郁。这可能预示不同抗抑郁药在不同剂量下预防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不同。有研究显示,心理干预也有助于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和适应不良,从而预防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但其对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却未发现有明显改善。药物和心理干预各有优劣。卒中后抑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减少、PHA轴兴奋、炎性因子激活及神经生发受阻有关,而药物干预可能通过逆转这些生物学变化而起到预防作用;另外,与心理干预相比,药物干预更容易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因功能缺失或残疾而出现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则可能通过学习应对应激的方法而起到预防卒中后抑郁的作用;另外,作为预防性而非治疗性措施,心理干预比药物干预更容易被接受。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药物治疗。(1)三环类抗抑郁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心脏传导阻滞、中枢作用、口干、便秘等。由于不良反应较大,目前这类药物已经很少在临床中使用。(2)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相对不良反应少。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头痛、性功能障碍以及失眠等。(3)5—HT和NE再摄取抑制药:相对不良反应少。文拉法辛对于卒中后抑郁的躯体化、疲乏、睡眠障碍等均有明显疗效,但该药不宜用于高血压控制不良的卒中后抑郁患者。(4)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适用于重度抑郁和明显焦虑、激越及失眠的抑郁患者。米氮平易出现嗜睡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认知能力的恢复。(5)5—HT拮抗药和再摄取抑制药:适用于伴有焦虑、失眠的轻中度抑郁。该药具有镇静、心血管不良反应和阴茎异常勃起。

    二、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消除抑郁症状。目前运用最多的就是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思维和行为带来的消极态度,学会控制情绪、适应环境,通过纠正患者的基本观念防止抑郁症复发。心理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的严重程度,功能受损范围,是否伴发精神科疾病,有无自伤、自杀行为及治疗的阶段性目标。

    三、康复功能训练。卒中后抑郁与患者瘫痪、日常行为能力降低、生活不能自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康复功能训练不仅有利于减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功能依赖,也可以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缩短病程。康复训练包括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物理治疗和以心理支持作用,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业治疗。研究发现,进行循序渐进和规范化的治疗性身体锻炼有助于减轻卒中后的抑郁症状,并能改善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情感性障碍疾病,特别是抑郁症方面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重复经颅磁刺激还可以辅助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改善卒中后肢体的运动功能等,对卒中疼痛综合征也能发挥长期的疼痛缓解作用。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唐小伟

    微信公众号:扬州五台山心理健康平台

深圳粤海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