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构建更开放公共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大湾区城市群


    在刚刚结束的惠州两会上,实施健康惠民项目被纳入惠州市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中,这意味着,惠州将对包括非户籍常住人口在内的全市常住人口实施免费体检。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惠州常住人口数量为477.53万人,其中非户籍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数以百万计的非户籍常住人口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也理应享受到城市现代化所带来的发展红利。2012年,惠州被确定为全省首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用3年时间打造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惠州样本。

    如今,惠州继续瞄准基本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等民生“痛点”,跨越户籍和地域的界限,面向包括异地务工人员在内的常住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如此,通过,进一步打破惠州跟粤港澳城市群之间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障碍,缩小与周边发达城市的差距,构建更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黄珊

    公共服务满意度全省第一

    新年伊始,惠州就收到了来自省城的好消息——根据刚刚公布的2017年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系列调研报告,惠州在其中的“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调查”中得分79.10分,排名全省第一。

    据了解,2012年至2015年,惠州连续4年在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中蝉联榜首,并于2017年再度登上榜首。如此耀眼的成绩,与惠州多年来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改革实践密不可分。这项改革始于2012年——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惠州作为全省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的首个试点市,为全省深化改革探路。

    改革之初,惠州就从全市层面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整体安排,并通过制度性安排将改革向纵深发展。历时3年,惠州在2015年完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在这3年里,惠州将推进该项工作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340亿元,在本地实现了城乡、县区、群体之间差距缩小。统计显示,在2014年的115项基本服务标准中,惠州有99个项目实现城乡标准一致,65个项目实现户籍人口与非户籍常住人口标准一致,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试点前的2.4:1缩小为1.9:1。

    “均等化”不仅是城乡之间的均等化,同时也是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均等化。根据惠州统计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惠州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477.5万人,其中非户籍常住人口多达113.19万,作为一个外来人口构成比例接近1/4的城市,如何把基本公共服务向非户籍常住人口普惠,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017年2月,惠州市政府正式出台《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这份联合广东省社科院共同编制的规划,是全省首个地市级“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根据该规划,“十三五”期间,惠州将发放“民生大礼包”,实施136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涉及教育、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等十大领域。

    在非户籍常住人口保持高占比的同时,近年来惠州的暂住和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记者通过检索惠州历年暂住人口变化情况发现,2016年惠州暂住人口数量出现突破性增长——从2015年的89.95万人增加到157.06万人,增长主要集中在惠阳、博罗、大亚湾等工业较为密集的县区。如何让这一部分外来人口更有家的感觉?在医疗卫生领域,惠州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组织各镇(街道)、企业(工厂)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依托卫生计生志愿服务队伍和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组织,开展“关注流动人口职业病防治”“生育关怀健康促进”等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并于2017年3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市民健康城市行”,举办了近300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健康教育促进活动。

    “流动人口的健康服务促进工作是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列入创建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设发展目标”,惠州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惠州已经出台了《惠州市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

    非户籍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也不断完善。在2016年实现省内异地医保直接结算的基础上,2017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6家公立医院正式启动与国家人社部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平台联网试运行工作,开始实现全国医保联网即时结算服务。这意味着,持外省医保卡的患者在惠州联网医院住院,可以实现医保即时联网结算,同时按参保地医保政策享受相关医保待遇。

    融入大湾区共同体发展高端医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筑起了托底保基本的民生安全网,为了进一步打破惠州跟粤港澳城市群之间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障碍,缩小与周边发达城市的差距,惠州正在以医疗为出发点,构建更均衡的区域性公共服务体系。

    1月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惠州市召开,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界首次交流合作盛会。

    会上,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香港食卫局、澳门卫生局三方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了27个合作项目的签约文本交换,旨在通过粤港澳多方面的合作,促进三地医疗卫生更深入交流融合。

    目前,部分港澳资本已经进入包括惠州在内的广东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省申办的医疗机构共46家,其中独资44家,合资2家;医院3家,诊所6家,医学检验所1家,门诊部36家。

    记者了解到,凭借优美的山水人文资源,惠州长期吸引着港、澳居民前来休闲旅游、投资兴业、养生养老,惠州和港澳地区早已建立了良好的医疗卫生合作基础。早在2012年6月,惠港国际医疗中心就已经挂牌成立,设立全科医学、涉外医疗、再生医学、肿瘤防治、急救应急、中医中药、老年病与养生保健、旅游医疗、口腔及微创等高新特色医疗项目。目前,该中心有香港全科医生全职坐诊,主要为市民及港澳、外籍人士提供多元化、国际化全程跟踪式医疗服务。

    以惠港国际医疗中心为平台,惠港近年来联合开展了全科医师培训,为惠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师培训,并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圣约翰救伤队等多家机构合作,建立惠港医养结合联盟,筹建惠港医养中心,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论坛。此外,还成立了惠港—瑞盈国际医疗部,面向日本、韩国、欧美等开展国际医疗服务。

    如今,惠州医疗卫生交流合作逐步形成“1112”工作格局,即建设一个惠港国际医疗中心作为交流合作平台、每年开展一次互访交流、每年举办一届惠港医疗与健康论坛、每年组织两次惠港国际医疗新进展讲座。截至目前,两地已成功举办4届惠港医疗与健康论坛,并已有惠港国际医疗中心、惠港医养中心大厦、惠港社区急救培训中心等合作项目落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惠州的区域性公共医疗服务有望转向高端化、专业化的路向。对于惠州而言,进军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共同体需要从医疗体制的层面进行对接。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述,“完全可以探讨在广东打造港澳与内地医疗合作的试验区,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医疗体制上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当前,惠州正在加快建设医联体,这是实现医疗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础,应借助已有的医疗合作框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把健康惠州的建设融入健康大湾区版图。

    中外教育交流持续升温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叫号分组的活动,我说‘开始’,大家一起拍手,拍手次数一样的人分到同一个小组。”2017年11月14日上午,在日本新潟大学附属学校老师玉井博史的引导下,北师大惠州附属学校四(3)班的学生开始了一次国际化活动课程之旅。当日,日本新潟大学的师生分别给北师大惠州附属学校的学生讲授了数学课、语文课和活动课,学生们对日本教师们来上课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该校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扩大了与国外学校的教育交流,同时也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开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平台。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师生双向流动交流,推进当地教育的国际化。不论是惠州的中小学校、中高职院校还是惠州学院都已经在中外教育交流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从学校层面的学术交流到组织学生参加夏(冬)令营以游学方式领略外国文化,再到实质性地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不少学校都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成果,惠州在中外教育、文化方面的交流已经呈现出逐年升温态势。

    另一边,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华澳国际学院2015级学生梁雅琴,如今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已经学习一年半。“如果没有合作办学,我怎么有机会来这里读书?”通过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有了留学的机会,梁雅琴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

    事实上,早在2015年,惠州市就组织科教考察团到德国科隆开展考察学习,此行促成了当地职校与国外职校的第三次正式合作。在考察学习期间,惠州市技师学院学院与德国科隆汉斯·毕科勒职业技术学校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惠州职业教育与德国科隆职业教育成功“联姻”,搭建起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新平台,双方将在师资培训、专业建设、项目研发、课程开发以及职业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办学。

    近年来,惠州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积极探索基于“企业校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同时鼓励学校间的合作,既为惠州各类院校提供国际、国内的交流平台,也为惠州产业发展培养了国际化人才。根据惠州市教育局统计数据,2015年,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惠州博罗并顺利招生;2016年,惠州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分别签订了落户协议。藉此,惠州成为全省5年来新增高职院校最多的地级市。

    此外,在基础教育方面,惠州先后引进了北师大、华南师大、华中师大、湖北黄冈中学、广东广雅中学等省内外名校在惠州举办优质民办中小学校,近三年新增优质民办中小学学位2.4万个。

    惠州教育对外交流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晚,基础薄弱,其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纵观惠州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难发现,惠州教育国际化还存在缺乏国际学校、教师国际化水平不够、学校品牌知名度不强等问题。

    惠州市教育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市37所中小学校与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学校结成“姊妹学校”,2017年,仅新增3所,共计40所中小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交流与合作。

    “这些‘姊妹学校’关系的建立更多的是学校自发的行为,不是教育部门主导的。”市一所民办学校学校负责人一语道出了惠州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尴尬。

    如何进一步提高惠州教育国际化水平,惠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乔凤杰建议,通过总结本地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经验,在挖掘传统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中外师生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广泛进行。

    对于培养国际化师资,乔凤杰指出,惠州市已与英国曼切斯特城市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建立了惠港两地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正探索惠州教师赴香港培训机制。此外,惠东国际学校和仲恺国际学校也正在筹建中。

    ■案例

    胡红梅的“惠州生活”

    今年是河南人胡红梅来到惠州的第十个年头。

    早年间,胡红梅的丈夫因为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四口的生计全都寄托在她月薪2500元的保洁工作上。

    作为低保户,2013年胡红梅一家住进了位于惠城区的金石花园二期保障房,“两居室的月租不过几十块钱,水电费也给减免了”,胡红梅笑着说。

    在惠州,胡红梅一家的生活质量得以转变,是从2012年起在惠州试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

    2017年9月,胡红梅被诊断出患有胆结石,医生告诉她,碎石手术费和住院费要1万多元,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原来,她的户籍至今仍然在河南老家,只在当地购买了居民医保,“这在惠州很难用得上啊。”胡红梅陷入了两难的处境。

    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以前,跨省异地人员在惠州住院,需自行先垫付全部医疗费用,再凭转诊单和住院记录回参保地医保部门报销。

    就在胡红梅犹豫着是否要回老家治疗时,好消息传来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多家公立医院正式开始实现全国医保联网即时结算服务。这就意味着,持外省医保卡的患者在这些医院住院,可不用先垫付全部医疗费用,只需在参保地医保部门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后,就可以直接在惠州联网医院的收费窗口完成医保即时联网结算,按参保地医保政策享受相关医保待遇。

    这让胡红梅松了一口气。2017年11月,她术后康复出院,医保结算报销后,只花了不到3000块钱。

    日子过得紧巴,但胡红梅已经感到知足。“离开河南老家10多年了,惠州是除了老家以外让我最安心的地方,我想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胡红梅说。

深圳招聘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