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应对老龄化,汕头如何未雨绸缪?

    汕头各社会组织经常到市福利院举办活动,为老人们送温暖。受访者供图


    日前,由汕头市城乡规划局和市民政局联合组织编制的《汕头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并进行批前公示。该规划是汕头市为积极应对汕头市人口老龄化、加快汕头市养老事业良性发展的举措,公示后备受社会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汕头全市老年人口总量74.8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达到13.6%,汕头已达到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比率逐年增加。根据预测,汕头市2020年老龄化比率将达到14.3%。

    应对老龄化,汕头有关部门如何规划?汕头现有的养老设施及机构现状及需求如何,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走访。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全市共规划机构养老设施88处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汕头中心城区及潮阳区、南澳县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均超过50%以上,其中汕头市最大的公办及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分别为92%及100%。

    汕头市存心慈善养老院是汕头最大的民办养老机构。2013年,存心慈善养老院新址由闲置小学改建而成,彼时入驻的老人有30多位。存心慈善养老院院长翁妙华告诉记者,如今4年过去,该养老院安置了140多名老人,其中大部分是孤寡老人。记者走访当日,仍有不少人前来咨询入住事宜,翁妙华说,目前排队等待入住养老院的老人还有许多,社会对养老的服务需求总量增大。

    规划指出,参考广州市养老设施设置标准,并综合汕头市老龄化水平、老年人养老意愿、养老设施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等因素,到2020年末,全市共需机构养老床位占总床位的60%,即1.96万张;需要社区居家养老床位1.3万张,约占养老总床位量的40%。

    根据规划布局,至2020年,全市共规划机构养老设施88处,其中79处有独立占地,总用地面积74.07公顷,人均机构养老设施用地面积达0.11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机构养老设施35处(含市级养老机构),总用地面积31.13公顷,人均机构养老设施用地面积达0.14平方米。

    规划按照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三级配置社会福利设施。其中,共规划4处市级养老机构,可提供床位6050张。新建汕头市社会福利中心和新溪养老福利中心,分别位于南滨片区与东海岸新城新溪片区北部。保留现有汕头市福利院和汕头市存心养老院;共规划13处区/县级养老机构,可提供床位5170张;共规划71处街道/镇级养老机构,可提供床位8380张。规划新建一批街道、乡镇级养老院或敬老院,力争做到每个乡镇有1处养老机构;规划新建潮阳区白求恩医疗养老院等一批民办养老机构;同时,对存心养老院等运营现状较好的社会办养老机构适当扩建,进一步完善设施。

    社区养老设施覆盖60%农村社区

    随着老年化趋势日益加剧,年轻人外出谋生,居家的老年人迫切需要关怀服务,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的迫切需要。记者走访发现,汕头部分社区通过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提升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以金厦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为例,该中心是汕头市首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坐落于金厦街道文明驿站内。其中,日间托养是该中心开展的一项主要服务项目,主要为日间需要照料的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休息休憩的服务。白天,在一楼的活动室内,老年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是打麻将,或是欣赏潮剧节目,或是休闲聊天;中午,有需求的老人在中心就餐,而后在休养室午休;晚上,老人们陆续回家,与子女们共享天伦。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共三层,配设休养室、图书室、康复训练室、医务室、文体活动中心、培训室、档案室、餐室等服务设施,目前每天接受日间照料服务的老人共有15人,每天在中心活动的老人共90人次,形成“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市已建成一批养老服务设施,包括6家公办城市养老社会福利院,2家民办福利机构,180个星光老年之家,2个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颐养居,6个服务站,126个农村幸福院,282个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3个家庭服务中心,及其他各类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部、日间照料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

    根据规划布局,至2020年,全市需新增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00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30个,共新增约5000张社区养老床位,养老床位达到1.3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

    床位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3.5%以上

    根据规划目标,汕头市各类养老设施提供的床位数应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5%以上;到2020年,所有的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机制;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比例达到30%以上,市级建成一所省一级以上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区(县)至少建成一所省二级以上养老服务机构。“PPP”“BOT”“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应达到养老床位总数的45%以上。

    到2020年,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逐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补贴等制度体系。养老机构院长培训上岗率达到100%,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上岗率达到90%;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人员数与入住的自理老人比例达到1∶10以内,与介助老人达到1∶6以内,与介护老人达到1∶3以内。

    老年人活动中心/站(星光老年之家、老年大学)基本场所包含老年人多功能活动场所、老年人餐饮场所、洗衣房和卫生设施等。农村社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须不少于400平方米,设置照料床位不少于20张,为老年人提供食宿、照护、娱乐等低收费的基本服务;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视、文化娱乐、助餐、日间照顾及临时托养等无偿或低收费的基本服务,每处建筑面积须不少于300平方米,提供日间照顾及临时托养床位设置不少于10张。

    ■样本

    汕头市福利院采用大家庭式居住模式

    让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刘惠龄是汕头市福利院社工股的负责人,在福利院工作已经13年了,如今主要负责老人的收托养工作。13年如一日,刘惠龄坚守在养老服务一线岗位上,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每一位老人。

    在刘惠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汕头市福利院。所到之处,刘惠龄都会亲切地与老人们打招呼,老人们则紧紧握住刘惠龄的手,夸赞刘惠龄像亲闺女一般。

    刘惠龄告诉记者,许多老人一开始对于入住养老院都会有抵触心理,认为子女抛弃自己,但只有真正来到养老院,老人们才会被这里的热闹所吸引。此外,福利院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社会上也有非常多的组织经常来福利院陪伴老人,做志愿活动,老人们在福利院感受到实在的陪伴,便渐渐地消除对养老院的偏见。

    刘惠龄向记者举例,80多岁的沈老伯在福利院住了五六年,刚来的时候心态十分不好,于是她和社工们时常开导老人家,引导其参加活动。得知沈老伯曾经是一名教师,刘惠龄便引导沈老伯继续发挥教师余热,教其他老年人唱潮汕歌册,渐渐地沈老伯融入到福利院的大家庭中,整个人重新变得积极开朗。

    90岁的徐老太是最近刚搬进福利院的新成员,在与记者交流时,徐老太连连竖起大拇指:“这里的人真的不能嫌。”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才住进福利院的,如今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悠闲生活,甚至子女从外地回来专程把她接回家,她都住不习惯,非要提早回到福利院。

    “老年人的要求不多,只要我们足够热情,服务周到,他们就十分满足了。”福利院里居住有160多位老人,刘惠龄对每位老人的情况都了然于心,长期的工作还让她养成了一个固定习惯,一定要等到工作人员查完房,确认老人们都回房了,炉火水电都关了,刘惠龄才能安心地休息。

    护工人员紧缺是汕头每一所养老机构都会面临的难题,汕头市福利院也不例外。由于全职护工需要长期居住在福利院里,容易导致护工人员难以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于是长期以来,福利院难以招收到本地的护工人员,招收了多位临近省份的一些务工人员。而不少老年人不会讲普通话,于是在沟通上也产生了不少矛盾。

    如何克服护工人手紧缺的现状?在一次会议上,刘惠龄向组织提出了“换班制”的想法:每位护工人员轮流值班24小时,一来可以确保她们第二天可以回家处理家庭事务,不必为了工作而放弃家庭,二来还可以给院里的老人们带来新鲜感。刘惠龄告诉记者,“换班制”从2014年启动至今已经3年了,目前效果明显,老人们开心,护工们做得也安心。

    此外,为了给老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真正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在刘惠龄的提议下,福利院实行全新服务理念,采用大家庭式居住模式,让老人们重新有了“家”的感觉。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沙头角临时工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