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南京与在宁50多所高校畅谈“创新”

昨天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召开南京市与在宁高校“两落地、一融合”对接座谈会(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主持并讲话。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介绍了近年来南京创新发展情况,在宁50多所高校校长书记都来到现场交流。

在宁高校齐亮“看家本领”

座谈会上,在宁50多所高校都来了。他们对深化与南京的战略合作非常期待,认为这也是帮助高校打开了发展空间。交流中,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优势也显示出来。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介绍,目前南京大学在宁已建设南京大学-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江北南京大学低碳环保研究院、南京南大光电工程研究院、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政产学研平台4个,涵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光电器件等产业领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成果转化通道。“2017年,南大毕业生中,有四成留在南京工作创业。” 陈骏说,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南京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非常大。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介绍,近五年来,东南大学牵头获得15项国家科技大奖,位列全国高校第七、江苏高校第一。东南大学下一步的科研重点工作包括重大工程结构耐久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健康大数据重大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科研机构筹建等。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纳米材料、先进结构、先进制造、微波光子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承担了国家大型飞机专项、两机专项、数控机床专项、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南京理工大学在全氮离子盐合成上取得了跨越性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南京农业大学的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而南理工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研发了电力线智能巡检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研发了多功能无人驾驶平台、爬壁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产品。

校长书记“献言献计”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南京的最大优势,也是南京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南京每万人中间大学生数量、研究生数量、两院院士数量,在全国都排在前三名。但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高层次人才拥有量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14所高校代表围绕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推动“两落地、一融合”进行了交流发言。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尹群说,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风险大、周期长的问题,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难以实现从“样机、样品”到“产品、商品”转化,“所以希望南京市委、市政府设立一支面向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带动民间投资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投入,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

“一所成功的大学离不开城市文明的滋养,一座高度文明的城市也离不开大学文化的支撑。”南艺党委书记管向群表示,力争把南艺校园打造成南京市的城市艺术公园,为丰富南京市民的文化艺术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他也提到,目前南艺校园在主城区,校园面积比较狭小,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建议打造诸如“中国药谷”这样的药物技术研发中心,力争将药物技术研发中心列入国际级技术中心。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建议建立校地主要领导的定期会商机制,在顶层设计层面实现合作发展的高度匹配。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建议在重大项目建设、人才激励政策、成果转移等方面给予新的政策支持,包括人才公寓的配套支持等。

市委书记谈创新重要性

“创新这件事,对南京来说很重要!”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针对校长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南京下面将深入分析,营造创新的生态环境。

在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方面,南京将深入分析人才的关切,逐一拿出解决的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居保障力度、环境优化力度、用人主体激励力度。

在“两落地”方面,南京要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推动科研项目企业化落地。着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着力优化企业的创新环境。其中,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项硬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一定要把信息化平台建设好,南京要做全国最先把WIFI全覆盖的城市,高校、重点公共场所和重点产业园区首先要实现覆盖。”张敬华书记如是说。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陈洁

责任编辑:马骁潇

深圳南头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