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特色小镇探索运营寻求突破

    松山湖基金小镇启动运营半年,成功引进约300亿基金。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东莞掀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新闻追踪 ◀

    “仅用了半年时间,我们就成功引进超过40家各类基金公司和机构进驻,基金总规模达300亿元!”

    最近,东莞松山湖基金小镇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敬智成了“空中飞人”,不时在东莞、上海、北京等地往返,如此奔波,是为了迎接即将集体进驻的首批基金公司和机构。

    东莞正在掀起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潮,11月14日,本报独家策划报道《打造产城融合名片 助力城市品质提升》一文,对城市发展新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获得包括松山湖基金小镇在内的众多特色小镇建设者的广泛关注。

    特色小镇在东莞怎么建?围绕这一话题,记者近日走访对话东莞多家特色小镇的建设者。在他们看来,东莞在发展特色小镇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培育好特色小镇,防止千镇一面、一哄而上,关键还是得有特色产业,并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跨界整合好各方资源,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力突围。

    策划:黄少宏 统筹:朱晋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朱晋 郝金朋 丘想明 龚名扬

    市场化运营   让基金公司“募得到钱、找得到项目”

    作为东莞首个投入运营的特色小镇,松山湖基金小镇从今年4月才开始正式启动运营,相对于北京、杭州等先行地,东莞在国内起步并不算早。从全国范围来看,现在国内各类基金小镇有数十个,且大多都以建设大体量的物理空间载体为基础,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政策扶持,都是松山湖基金小镇前期不具有的发展优势。

    “面对众多基金小镇纷纷崛起的挑战,松山湖基金小镇找准自身定位,坚持差异化竞争,始终将发展核心聚焦在解决基金行业发展痛点上,因此赢得了广大基金公司和机构的信赖。”

    张敬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超过2万家基金公司,管理着超过14万亿元的资金规模,在这其中,松山湖基金小镇重点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尤其是并购基金,并通过金融创新为东莞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力,推动东莞“倍增计划”的实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围绕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各流程环节的发展需求,松山湖基金小镇通过“抓落实”“通水源”“强对接”“防风险”等举措,全方位解决行业发展痛点,“简而言之就是让基金公司募得到钱、找得到项目、投得出去、退得出来。”

    比如,针对基金公司/机构工商注册和在从业人员备案难问题,松山湖基金小镇主动与工商部门及基金业协会沟通对接,至今已帮助40家基金公司和机构在松山湖加速落地。

    又比如,针对入驻基金公司和机构募集资金的需求,松山湖基金小镇通过打通银行、券商、财富管理中心等资金渠道,获得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兴银行共200亿元并购基金优先级额度授信,与复思资本、东莞农商行合作发起100亿规模教育产业基金,并引进渤海小村10亿元FOF夹层母基金,为进驻基金公司/机构募集资金提供便利通道。

    此外,松山湖基金小镇还通过与多家国内孵化器进行孵化矩阵合作,在松山湖针对中小型基金公司和机构打造私募梦工场平台,率先搭建线上基金小镇对接新通道,为基金公司在全国范围投资优质团队、项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投融资对接平台。

    政府引导   把控整体方向 创造制度环境

    “特色小镇要做好,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但政府的引导同样不可或缺。”张敬智坦言,松山湖基金小镇自启动之日起就带着“钱袋子”来的,松山湖控股公司与东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松山湖基金小镇股权投资母基金、“倍增计划”基金、粤科(松山湖)母基金组成的115亿元母基金自启动时便入驻,并按照市场化运作,为松山湖基金小镇的发展构建了重要优势,这也是东莞区别于其他地方发展基金小镇的特色之处。

    此外,在基金小镇建设过程中,松山湖和东莞的金融部门不断给予基金小镇运营方指导,共同搭建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目前,松山湖基金小镇正在争取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松山湖基金小镇入驻基金公司/机构的资金募集和投资者、资金投向等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确保相关参与主体、资金流向及使用的合法性,防止出现以往部分地方出现的注册不备案等情况。另外,通过信息化管理,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引导投融资对接,为相关政策出台及调整、相关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张敬智看来,目前全国各地的基金小镇都有配套出台政策扶持,东莞要发展基金小镇,接下来同样需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东莞要跟其他地方拼政策,优质的基金是不会看哪里政策好就往哪里去的,城市之间的竞合,关键比拼的是综合优势,东莞可以像成立母基金那样,因地制宜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和推动东莞金融创新,并支持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当中。

    对于政府引导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广东尚正堂集团总裁黄欧有自己的见解。黄欧是位于大岭山镇的“皇家香园·莞香小镇”的运营者,2017年,莞香小镇与长安智能手机小镇成为东莞唯一入选的广东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项目。

    莞香小镇位于大岭山大环村境内,预期规划面积4.34平方公里,其规划定位为世界香文化的交流展示平台、世界香料和香制品的贸易平台、世界香料运用的研究研发平台、香料贸易的结算平台(银行、期货),旨在抢夺世界香料贸易的定价权、标准话语权、世界香料贸易的结算权。

    据黄欧介绍,莞香小镇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主要采取企业融投建设模式,将整体以莞香文化为主题,结合旧村改造和旧厂房升级,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逐步打造成集莞香有机种植、旅游度假、特色美食和健康养生,以及莞香文化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从而实现“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

    “目前园区累计投入6亿多元,基本完成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黄欧坦言,单纯靠一家企业实现莞香小镇的上述建设目标并不容易,应该由政府牵头引导,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莞香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项目建设的重要机构。同时,组织由政府、产业、文化、教育、宗教、旅游、规划等单位共同组成“莞香小镇项目开发顾问团”,广东尚正堂集团作为项目开发企业主体,将接受指导和监督,联合战略投资人总体发起、总体策划、总体规划、总体设计、总体投资、总体建设、总体营运。

    一名来自基层镇街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则坦言,作为地方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支持,更多体现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服务管理上,核心是把控整体方向、创造制度环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目前,东莞很多镇街发展特色小镇,都是将城市升级、产业升级等理念一起植入其中,希望借助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吸引优质人才、优质项目前来发展,进而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引导淘汰落后产能,撬动挖掘新的增长点,实现发展动能切换。

    以中堂镇为例,在过去数年大刀阔斧淘汰众多两高一低产能后,中堂最近刚刚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智能科技特色小镇,并绘制了相应的路线图。“就现实来看,面对很多镇街业已形成的旧有产业体系和城市格局,众多特色小镇要有所作为、喝到汤,很多时候得先啃得下硬骨头。”

    产业协作   “开发商+产业龙头”的跨界融合成共同选择

    梳理东莞正在规划建设的多个特色小镇,包括碧桂园、保利、星河等品牌在内的开发商均十分看好东莞发展特色小镇的前景。

    “近年来,东莞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几大城市都形成了深度的产业合作关系,不仅弥补了东莞现代服务业不足的短板,也大大受益于周边几大城市的产业溢出、科创成果溢出和文化成果溢出。”碧桂园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碧桂园莞深区域在东莞积极深入地布局产城业务,并于今年专门成立产城事业部,全面践行集团的产城融合和科技小镇战略方针。

    从开发商涉足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来看,“开发商+产业龙头“的跨界融合已成为不少特色小镇的共同选择。

    以碧桂园为例,在产业资源方面,碧桂园莞深区域产城已经与工业互联网巨头思贝克集团、“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上市企业快意电梯、211工程高校暨南大学研究院等众多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小镇、产业孵化器、工业园区运营等方面携手开展全面合作,为碧桂园莞深的产城体系注入创新和人才的血液。

    同时,碧桂园尝试把传统产业园区运营服务的改良和碧桂园体系类的特色服务结合在一起,打造碧桂园特色的科技小镇和不一样的科技小镇园区。例如提供企业运用场景,真正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同时还会把碧桂园内部体系的职能放到科技小镇中,比如,数据运营和管理、教育和培训、家居智能化、博士后流动站等。此外,碧桂园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比如社区O2O、平台支撑、智能化等合作伙伴也会被吸引到科技小镇中。

    前不久,水乡管委会和碧桂园签订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按照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新能源科技产园将作为碧桂园在水乡新城建设科技小镇的首个启动项目,旨在推动水乡新城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驱动示范区。

    新能源科技产园将重点引进水氢汽车项目,布局水氢新能源科技产业园,通过五年建设,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科技小镇,具体包括成立广东水氢汽车研究院,打造水氢轿车整车设计、生产、展示基地,为水氢新能源产业集群提供“为凤筑巢”式服务体系等。为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碧桂园已经与全球领先的光伏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隆基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为新能源科技小镇的基础奠定良好的合作伙伴资源和基础。

    上述负责人表示,特色小镇的建设,归根到底核心还是产业,而这恰恰是东莞的优势所在,几乎每个镇都有特色支柱产业。目前看来,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城市,从区位优势看,位于广深港黄金经济带上,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资本流动,东莞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从产业优势看,东莞拥有制造业名城的美誉,无论是产业链还是供应链,都较为完整并舒展有力,既可以担当广深港商品贸易的供给者,又可成为这些城市高端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基地。产业基础好加上综合成本相对较低,将有望成为东莞发展特色小镇的核心优势之一。

    有特色小镇研究者则提醒,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到基本的功能完备,非三五年之功可完成;同样,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的特色小镇也不一定每个都能成功,因此东莞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既不能拔苗助长,最终变成形象工程,也不能听之任之,最终成为地方发展甩不掉的包袱。

    ■评论

    创新生态 才能孵化未来

    特色小镇遍地开花,东莞的城市产业开发正在显现出新趋势、新特点。事实上,经济进化过程中必然存在复杂交互作用,其中有些更会深深触及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不仅是创造性破坏,更重要的是创造性重组。

    发端于浙江的特色小镇,突破传统建制街镇的行政区划局限,以特色产业空间集聚区为发展单元,激发经济、文化、生态、社区乃至历史渊源等因素,形成叠加效应,实现“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成为新常态下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广东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着力培育特色小镇经济,应积极发挥其专业镇建设起步早、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借力制度供给创新,提高政府间协同治理能力,盘活存量经济,加快发展动能转换。而东莞理应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市场化机制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因子。浙江特色小镇在建设上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而从目前的东莞的项目实施来看,政府、企业与市场正形成良好的协作效应。未来要追求的是,在产城人融合的大趋势下,创建起别具一格的创新生态。

    正如《创新的雨林法则》作者提出的,硅谷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这些,而是生态。资本容易流动,政策也随时可以变更,能够始终聚集创新力量的只有生态,不可轻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态。创新生态圈的构建,不是堆砌概念,而是通过资源的导入,满足企业实实在在的需求。

    纵览东莞近年来布局的特色小镇,一直在有意识地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最终要通过服务、运营以及信息整合平台,来使资产持续流动起来,促进产业的成长以及升级,这才是创新生态圈的价值所在。

    特色小镇除了承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还要接轨未来、孕育新经济。东莞致力于探索城市及产业升级,而真正的创新驱动,一定得从每个微小细胞的改良开始。

深圳东晓临时工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