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60周年——中国桥梁走向世界的起点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你知道,毛主席这首词写的是哪座大桥吗? 今天, 长江上的大桥已超过百座。但你可知道,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哪一座? 今天,我国各类桥梁已超过百万座。各种大桥排行榜上,中国桥都超过了半数。而这一切都始于60年前的10月,“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一甲子过去,如今,中铁大桥局等中国建桥军团,从武汉长江大桥起步到征服江河湖海,创下诸多世界奇迹。




“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工程才是好工程,武汉长江大桥60年还坚固如初,”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对“爷爷辈”的武汉长江大桥赞不绝口,据统计,目前武汉长江大桥每天通过火车从10多列增长到300列左右,每天来往汽车从建成时的千余辆到现在的10万多辆,另外60年来,大桥承受了7次大洪水,77次意外碰撞事故的考验。今年初武汉长江大桥的一份“体检报告”显示,目前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仍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10万立方米流量和5米流速的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24805吨钢梁和8个桥墩无裂纹、无弯曲变形,百万颗铆钉未发现松动,全桥无重大病害。武汉桥工段车间主任黄伟对大桥的健康状况充满信心。“虽然已经过去60年,但它仍处于‘壮年’。我们打算通过科学养护,让它的使用寿命延长到150年。”






坚固的桥梁源于建设者精湛的技艺与强烈的责任心。已85岁高龄的中铁大桥局原副总工程师刘长元回忆,当年对大桥铆钉的施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先将冲钉打入孔眼定位,再将烧到1000多度的铆钉趁热铆接。“铆工打掉一个冲钉,铆一个铆钉,铆合后,检查人员拿着小锤敲一敲,就知道是否达标,不行就铲掉重铆,最后的误差只有零点几毫米。”有一次,武汉长江大桥铆钉铆合钢梁将近一孔时,检查人员发现铆钉与孔眼之间存在最大2毫米缝隙,出现松动,钢梁拼接和铆合作业当即停工,直至1个月后新的铆钉完全填满眼孔,误差小于0.4毫米,拼装工作才重启,先期已铆合的1万多个不合格铆钉全部弃用,凭着这样的精神和技艺,六十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大桥,巍然屹立在大江之上。






60年来,大桥不仅为武汉几代人过江提供了方便,也成为了城市地标,旅游胜地。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建造之时,就考虑到实用与美观相结合,面向全社会征集护栏图案。为征集到好作品,评委会为每幅入选作品设立了50元奖金,相当于当时一名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经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50幅上桥图案,这些图案以花、鸟、鱼、虫为素材,用镂空剪纸手法塑造,再借助西方铸铁雕花工艺制作而成。单侧1670米的大桥护栏,被分成142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图案,一种图案出现2到3次,每幅图都有着美好寓意。例如桃花春燕图,图中两只燕子相向而飞, 一只俯身向下,另一只仰身向上, 彼此相望飞舞在粉红色的桃花和嫩绿的桃叶间, 灿若锦绣,表达了中国人民盼春、惜春、爱春之情, 春天是播种的时节, 充满希望, 活力无限,寓意生机勃勃, 春意盎然。经历过60年风雨,这些护栏仍在展示着他们的风采,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年来,当年的建设单位中铁大桥局也从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时的“建成学会”,到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时的“奋发图强”,再到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令世界惊叹。今年9月,在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建桥禁区”海域平潭海峡上,中铁大桥局又成功架设了世界上最长公铁跨海大桥的第一根钢桁梁,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水平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而吊起这座1000多吨重的钢桁梁,并将其稳稳放上大桥墩顶的起重船,是大桥局自主研发的大桥海鸥号”,同类型的“小天鹅号”2500吨运架一体船在另一个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建设上也曾大显身手。而在60年前,这些装备都需要从前苏联进口。刘长元感叹,如今在长江上能建这么多连续梁桥、悬索桥和斜拉桥,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装备,是我们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结果。






同样的设备,在海外也大显身手,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桥梁工程。在9月30日上午,大桥长150米、重达3040吨的钢桁梁被稳稳放在大桥墩顶,标志首孔钢梁架设成功,作业成功的功臣“天一号”运架梁一体船,它最大起重,可一次性吊起600头成年大象,正是这样的技术,使得中国企业获得了海外业主的青睐,赢得了缅甸仰光丁茵大桥、孟加拉帕克西大桥以及东非第一大桥坦桑尼亚尼雷尔跨海大桥的建设资格。中铁大桥局海外分公司原副总经理周一桥骄傲地表示,“过去父亲那辈向苏联人请教建桥技术,如今我们已经把中国桥建到海外,向外树立中国标准。据统计,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1座,中国占17座;世界已建跨度420米以上拱桥有12座,中国占9座,梁式桥、拱桥和斜拉桥的跨径,中国都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中国桥梁”已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昕  实习编辑:跃龙)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深圳市人事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